半导体照明
HOME
半导体照明
正文内容
奎屯恒星时光通讯 当科幻之光照进戈壁大漠 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共生纪元·科幻未来
发布时间 : 2024-11-25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当科幻之光照进戈壁大漠 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共生纪元·科幻未来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从青海茫崖市冷湖镇中心,沿着215国道向东南行驶1个多小时,来到赛什腾山脚下。这里山体海拔在4200至4600米之间。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陆续看到一座座白色堡垒出现在眼前——那是建在山顶上的一座座天文望远镜。它们静静矗立着,似乎与来自宇宙深处的讯息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场景非常科幻。

5年前,赛什腾山还荒无人烟。但它却被科学家看上了。干旱的气候、璀璨的星空、极佳的视宁度,使得赛什腾山成为极佳的天文观测点。如今,冷湖正在努力成为一流的天文观测大型基地。

2023年7月底,几十名科幻作家、出版人、影视导演,从全国各地赶到冷湖,参加第六届冷湖科幻征文颁奖活动时,专门来到赛什腾山参观天文台和大型望远镜。封面新闻记者受邀作为随行记者全程参与了本次整个颁奖及参观活动。

他们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与正在工作中的科学家交流。这座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就在科幻作家参观后两个月,这座望远镜正式启用,并成功发布仙女座星系图片。

科幻作家参观“墨子巡天望远镜”内部(张杰摄影)

在另外一座观测太阳的望远镜Aims项目的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总工程师王东光教授,从工作室走出来,给大家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何要观测太阳磁场,以及这台太阳望远镜的科学创新点和技术创新点。

科幻作家在观测太阳的望远镜Aims项目,聆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东光教授(中间红衣者)讲解(张杰摄影)

被称为“火星移民局局长”的冷湖“火星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袁振民透露,冷湖科幻征文的获奖作者们将会有机会,与在此进行天文观测的科学家一同工作、生活几天,近距离感受天文观测的魅力,有助于寻找科幻灵感。

获奖科幻作家合影(张杰摄影)

“火星送给地球的一个土丘”

在这里,科幻将未来与历史神奇地联系起来。

从赛什腾山脚下往南行驶,来到了俄博梁雅丹地貌区。俄博梁,是蒙古语“敖包”之意。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雅丹风蚀林——柴达木雅丹地貌群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类火星”地貌群,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还有人形容说,这是“火星送给地球的一个土丘。”

这片区域如今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冷湖,是蒙古语“奎屯诺尔”的意译名,意为冰冷的湖。它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在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多次地壳运动,成为荒漠、戈壁和高山围绕的“无人区”。 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大量石油。1960年,此处原油年产量突破30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12%,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油田之一,有柴达木盆地“油都”之称。同年,冷湖市成立。经过几十年开发,石油资源逐渐枯竭。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10万多人迁离冷湖。如今,这里的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今年7月份,封面新闻记者受邀前往冷湖,采访第六届冷湖科幻征文颁奖活动,随科幻作家们一起前往石油小镇遗址参观。由于此处降雨量小,气候干燥,无形之中也对这片遗址形成了琥珀式的保护作用。阳光之下,这片废墟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街道、商店、电影院、工厂办公室的格局依然可以辨认。被人遗落的几十年前的旧报纸、工厂文件表格,被淹没在沙石之中,又被风吹得裸露在外。昔日石油重镇的生活痕迹,有不少依然保留在残垣断壁上,让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石油会战岁月。

冷湖“石油小镇”旧址

资深科幻编辑杨枫作为冷湖科幻征文活动的创始人之一,在几年前来到冷湖之后,她发现:“这里太像人类文明发源之前我们对世界最初的想象。当时我就特别想带我们的科幻作家也走进这个地方,感受在城市水泥森林中感受不到的奇景。我也特别期待,在这里能启发年轻一代的科幻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

杨枫(张杰摄影)

除了自然风貌,冷湖的石油开发历史也是文学写作的一笔珍贵素材。多次来石油小镇参观的杨枫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她出生于新疆石河子某生产建设兵团,一直生活到18岁,“眼前的场景让我想起辽远的故乡,想到父辈的青春与奋斗。我们带年轻的科幻作家们来到此处采风、获得创作灵感的意义就在于此。优秀的科幻创作不光有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对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情感的表达。冷湖科幻征文举办到第六届,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幻IP,其中不少作品都与这个石油小镇废墟相关,在这里,科幻将未来与历史神奇地联系起来。”

冷湖“石油小镇”旧址

冷湖石油小镇旧址

2018年,由“冷湖火星小镇”联手行知探索和八光分文化创办的“冷湖首届科幻文学征文活动”启动,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地名命名的科幻文学奖,在科幻圈很快引发高度瞩目。这个奖项邀请到《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担任评委会主席,包括中国科幻届“四大天王”(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在内的资深科幻人担任评委。

姚海军、韩松、杨枫2023年7月在冷湖(从右至左)(张杰摄影)

王晋康(左1)在冷湖

2018年9月,包括“科幻界四大天王”在内的多位科幻作家,以及《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冷湖科幻文学征文评委会主席姚海军,曾担任《科幻世界》副主编、现任八光分文化CEO杨枫等在内的科幻人士,来到“火星营地”,为获奖的年轻科幻作者颁奖并到俄博梁雅丹地貌区采风。当这群科幻人走在岩峰耸立、沙丘交错的地面上,看到盐碱晶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家被眼前所见深深震撼。刘慈欣还感慨自己犹如置身于真的火星。

刘慈欣在冷湖“石油小镇”旧址

刘慈欣在冷湖“火星营地”

目前,冷湖科幻征文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一大批受冷湖启发或者跟冷湖相关的科幻作品获奖,并汇集出版成书,比如《十二个冷湖》《冷湖Ⅱ宿主》《冷湖Ⅲ当星河如故》《冷湖IV赛什腾之眼》《冷湖V不做梦的群星》,以及即将出版的《冷湖VI点亮火星》。据杨枫介绍,在过去几年内,包括陈楸帆、宝树、江波、付强、阿缺、马传思、罗隆翔、灰狐、焦策、赵海虹、凌晨、王诺诺、段子期、郝景芳、夏笳、程婧波、顾适、靓灵等在内的100多名科幻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博纳影业副总曲吉小江,电视剧《三体》导演郄国伟等在内的科幻出版、影视界人士陆续来到冷湖采风。

科幻作家在冷湖采风

科幻作家在冷湖“石油小镇”旧址采风

科幻作家在冷湖采风

作为冷湖科幻征文活动的评委会主席,姚海军已经第六次来到冷湖了,但毫不厌倦,“每次来,都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在他看来,冷湖着眼科幻、科学、科普寻找发展之路,是很有眼光和勇气的,“石油是冷湖的过去。科幻为冷湖找到了一条从‘未来’角度解决‘当下’的方法。《星际迷航》系列有一部电影叫《抢救未来》。而冷湖是用‘未来’抢救‘历史和当下’。”

姚海军向封面新闻记者透露,冷湖走科幻发展的思路,正是受《三体》启发。几年前,相关人士从北京专程到成都找到姚海军,提到青海冷湖资源枯竭,人口流失。为了不让这个地名在地图上消失、在人们记忆中消失,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当地有那么好的资源,他们想到的方法是买刘慈欣的《三体》,打造IP,在当地做旅游开发。“我就告诉他们,《三体》版权已经卖给别人了。考虑到资金情况,与其买《三体》IP,不如自己创造科幻IP。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于是冷湖科幻征文、‘火星营地’很快诞生。”

姚海军在冷湖(张杰摄影)

2017年8月,当地政府宣布启动“冷湖火星小镇计划”,致力于打造以科技为核心,科普、科幻、科创为辐射的国际生态目的地。2018年9月,以冷湖俄博梁雅丹的火星地貌为依托打造的火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营地——“火星营地”推出,为科学、科普、科幻的爱好者打造火星登陆模拟体验。2020年9月,该营地被青海省科技厅正式授牌命名为“火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科研科普基地”;2022年4月2日,入选国家级科普教育营地。2023年5月,第二个科学科普研学基地、主打青少年科学科普研学课程的“冷湖实验室”推出。

“火星营地”指示路牌(张杰摄影)

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等自然禀赋,再加上当地相关人员的主动努力,科学、科普、科幻,在这个一度被废弃的西北小镇,被神奇地结合起来。

“冷湖有望成为

亚洲甚至国际最大天文台之一”

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田才让,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田才让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包括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等7家科研机构的9个科研项目35台望远镜,已在赛什腾山落户,总投资超百亿元。

2018年9月,刘慈欣(右)与田才让在冷湖。

这些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实施的SONG项目,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项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实施的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MASTA项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质研究所实施的PAST、TINTIN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实施的50BIN项目,清华大学实施的6.5米望远镜项目以及南京大学实施的时域天文台TIDO项目。其中,50BIN望远镜于2020年12月20日已开启天文观测,标志着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正式进入科学观测阶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

“在接下来的5年内,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将有300余台大型天文望远镜完成建设。冷湖将有机会成为亚洲甚至国际上最大的天文台之一。”田才让说。

冷湖的天文故事,还要从2017年开始说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冷湖基地首席科学家邓李才受当地政府邀请到冷湖考察,发现赛什腾山上是一个建天文望远镜的好地方。经过测量、分析后发现,冷湖赛什腾山的平均可观测时间和夜天空的质量、年度晴夜的数量(或无云时间的总长度)、视宁度、大气透明度、气象条件、电磁环境、大气水汽含量等方面均达到专业要求,从大科学装置的可到达性、台址工作及生活环境的安全性考虑,也满足专业要求,具备建成世界级优良天文台址的条件,确定了天文望远镜台址位置。2018年初,国家天文台选址团队开始在此进行选址工作。2021年8月18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主刊在线发布文章,其中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重大科学进展,研究团队经过3年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

观测太阳的望远镜Aims项目

冷湖把发展文旅当成一条出路,建天文台、做科幻IP。思路严谨的邓李才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好的尝试。潜力很大,但过程一定要谨慎。冷湖不仅有着极好的雅丹地貌,还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类火星地貌区。将自己特色发挥到恰到好处,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走良性互动、正反馈效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格局要大,眼光要长远,避免现有环境受到破坏,尤其是避免光污染。”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对于中国天文学界来说,很幸运找到冷湖这个地方。冷湖能找到目前这个发展路子,也是很有想象力的。他也提醒,“目前只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未来的难度还在于,在发展文旅和保护环境之间,把握好一个良性的平衡:一方面要有更多的方法,做更多的工作,吸引普通游客,另一方面,还是要保护当地的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避免光污染。”

建在贵州的“天眼”,在很偏僻很落后的地方建天文台,成了当地旅游热门目的地。陈学雷说,“虽然从纯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旅游会带来一些弊端、干扰。旅游越少,对科学观察越好。但是,在对天文观测没有产生特别大的不利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外开放参观的方式,使其发挥对大众的科普功能,尤其是开阔青少年眼界,还能带来旅游经济效益,我认为这都是值得做的。”

2022年9月,冷湖所在的海西州通过了《暗夜星空保护法》,给大家带来不少信心。

冷湖宛如火星的苍茫壮丽

提醒了我们科幻的自然维度

随着互联网科技、媒介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近些年来的科幻主题多侧重赛博朋克、元宇宙方向,以及对未来高科技的想象。相比而言,科幻对宇宙深处、地球或其他自然奇境的探索,有热度消退的迹象。

但冷湖又唤起了科幻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之心。科幻作家宝树,对此深有感受,“大自然一直是科幻迷心中的梦,也是科幻最核心的精神力量,不能被遗忘。冷湖宛如火星的苍茫壮丽,提醒了我们科幻这一内在维度的存在。”

作为银河奖、星云奖得主,宝树曾以冷湖为背景题材,写出《冷湖,我们未了的约会》,获首届冷湖科幻征文活动二等奖。当时,给他颁奖的刘慈欣说出这样的颁奖词,“惊心动魄的开局,一气呵成的悬念,盘根错节的线索,抽丝剥茧的解谜,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度技巧性的科幻悬疑佳作”。

2023年,宝树作为评委给获奖者颁奖,再次来到冷湖,他依然感到震撼,“像冷湖这样的地方,既有沙漠又有雅丹地貌,能为文学写作提供非常具体的细节素材,让写作不会流于空泛。比如说,科幻作家写到西北沙漠,如果待在屋子里仅仅靠想象,很容易就陷入雷同。我曾写过一篇科幻小说,里面有一个角色设定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宇航员。他在火星上艰难跋涉,一脚高一脚低,四顾茫茫,终于来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实就是来自我在冷湖俄博梁雅丹地貌这儿的实际经验。”

2020年,科幻作者罗亦丹第一次来到冷湖,他的短篇小说《信》获得了第三届冷湖科幻征文二等奖。那次冷湖之行给他很大启发,让他写出《绿洲城》,获得第五届冷湖科幻征文活动三等奖。 2023年,趁第六届冷湖科幻征文活动颁奖之际,他第二次来到冷湖,仍然有新的发现,“在石油小镇的废墟上,我们挖出了那个年代的石油探测表和当年的报纸。当我看到这个表格像全新的一样时,我非常惊讶,因为它是埋藏在地下。时隔几十年,当我再次看到这份表格,以及它与风沙中废墟的强烈对比时,我感到了穿越时空的链接,这个地方本身就有着深深的故事。”

“火星营地”(张杰摄影)

与他第一次来冷湖相比,冷湖多了冷湖实验室、多了赛什腾山上的天文台。“实际上,在我的科幻小说中,这里就是一个因石油资源枯竭而濒临搬迁的小镇,然后被赋予了这个地方连通绿洲城的可能性。在现实里,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在落地,包括举办冷湖科幻征文、建立面向孩子的科研基地、建立暗夜星空保护项目、引入国家级天文台等等,这本身就是一个不输给任何科幻故事的故事。”

早上五点多,韩松就从营地住宿区起床等着看日出。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到冷湖。当看着第一缕光线洒下来,他依然感到很震撼,“这种光跟在其他任何地方,包括城市、海边、泰山上看到的日出,都不一样。从世界尽头升起来的一颗恒星,向我们洒下了一个被瞬间点燃的火球,那一刻我真觉得置身火星上。我去过好多好多地方,包括南极北极,都没看到像在冷湖这样的景观:360度环绕沉浸,感觉就像真的在火星上看到的地貌。我觉得它特别能够激发科幻作家、影视工作者、科学家探索宇宙未知神秘的兴趣和动力。”

在韩松看来,冷湖对他的吸引力,不光有神奇的类火星地貌,还有“火星营地”,这样的项目打造,“非常有意思。这里面有大量的跟火星相关的科学的装置,里面有航天的科学,有宇航员的服装,有科普的知识,有火星实验室模拟的火箭发射的装置。每个人都能参与组装。这就增加了人类跟自然界非常好的互动。对大自然的神秘,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去了解它、探知它。火星营地充满了科技、科普、想象,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我甚至认为,未来人类就会按照这个方式去探索未知。”

冷湖“火星营地”

过几年,韩松就要退休了。他考虑将来在冷湖驻扎下来,专心写科幻。“我相信,会有各种各样的灵感,在这里爆发出来,不光是写科幻小说的灵感,写诗的灵感、发明创造新事物的灵感,都会有。”

(文中图片除特别署名之外,均由冷湖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中国再次进行反导试验?新疆夜空出现巨型UFO:究竟是何飞行物?

多个社交媒体上都出现了9月21日夜间的猛图,一个巨大的光斑出现在了新疆上空,尖端还在不停移动,看着实在是太震撼了!

有熟悉反导作业的朋友惊呼,中国再次进行了反导试验,大家都眼巴巴的等着官宣!不过到了9月22日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往常就算试验了多少会有个通告,但这次啥都没有,究竟是反导绝密试验还是其他原因?

新疆多地夜空出现巨型UFO:绝美景象震撼民众

9月21日22点左右,新疆多地群众在空中看到了一个极其震撼的景象,西北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不断扩散的巨大光斑,仔细看尖端似乎还在不断移动,尽管新疆的朋友看这现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但眼前出现的美景仍然把大家给惊到了。

就像黑天鹅绒的天空被挖开了一角,宇宙外面的光漏了进来,实在是太美了!并且还不止一个地区,新疆很多地区都目击到了这个忍不住掏出手机录下来的场景。

要不是这个光斑在动,估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是大彗星!似乎看起来和彗星的特征是比较像的,但我们知道,彗星是太阳系外围进入到太阳附近后上面的物质挥发后被电离与反射阳光后看到的,如此巨大的彗星,估计只有哈雷彗星可以媲美了。

但彗星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动的,而且彗发方向也不对(彗发远离太阳方向),这个会动的只能是火箭或者导弹发射后二级或者三级火箭在近太空或者太空中扩散的尾迹所致,那么问题来了,真的是民众们猜想的那样,绝密的反导试验?

中段反导:尾迹可能不是这样的

有这个猜测可能已经相当专业了,因为我国多次反导试验的拦截弹都在新疆某地发射的,因此新疆的朋友每次都能大饱眼福,而中段反导的尾迹也确实与这个状况非常相似,那么过程真的是这样吗?

中段反导是在弹道导弹在飞行的中段时用导弹对其进行拦截,一枚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气层外飞行的,这里有个经验公式可以计算下弹道导弹中段飞行的最高高度:

基本上射程 x 0.25大概就是弹道最高高度,比如2500千米的弹道导弹抛物线最高就是625千米左右,从100千米外就是太空,因此这个弹道的2/3时间是在中段,此时的弹道导弹弹头已经与助推段分离,弹头在外太空飞行,时间比较久,对其探测拦截准备时间比较充裕。

拦截的陆基雷达发现弹道导弹后会测算其轨迹,然后计算拦截位置,再发射导弹。拦截弹的助推段是比较疯狂的,它的加速之快连弹道导弹也自叹不如,它的目的最快将导弹加速到与目标弹的轨迹交叉。

从高层大气层开始,拦截弹的火箭带着KKV(动能撞击弹头)会开始搜索目标弹头,基本会在红外、雷达等多个手段探测目标,由于弹头角度有限,拦截弹可能会以螺旋方式摆动以增加搜索角度,因此此时的尾迹可能会出现螺旋上升的奇怪轨迹(一些拦截弹也有可能在初段以能量管理方式螺旋机动)。

确定目标后弹载计算机会计算拦截点,然后KKV弹头与火箭分离、调整轨迹准备与弹头相撞,如果成功的话双方直接被撞毁,在光电红外波段看应该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光斑,但在地面目视很有可能是看不到的。

反导拦截的轨迹基本是螺旋形的,和这次完全不一样,因此这次的轨迹大概率不是反导,并且官方没有通告,大概率与反导无关。

到底是何方神圣?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发射应是正解!

笔者在众多网友的照片中翻到了一张带了时间和星空的照片,这可是相当难得的,因为这将给判定这个目标出现的方位有相当大的帮助!

如上图所示,拍摄时间是9月21日22点左右,方向嘛不知道,不过有几颗相当明显的亮星,这就可以用来判定出现的真正方位,笔者看到这几颗恒星,很像一个星座,但由于看不完全部,无法判定,只能翻出了星图软件对着看,如下图:

这个拍摄不全的比较有可能是北斗七星,方向是北偏西一点,大致是北方,而地点则不好判断,不过刚好有车牌号码新D,属于奎屯市,也就是在北疆地区,那么基本就有个判断了,在北疆地区大约22点左右时看到了一个在高空的三级火箭(这种现象大概率是三级火箭)正带着一个物体高速飞行。

我国的中段拦截的位置不会在这里的西北看到,因此这个三级火箭一定是另有它物,刚好俄罗斯于9月21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一艘宇宙飞船,有三名宇航员被送往了国际空间站:

而发射时间则是UTC 2022年9月21日13:54,UTC你也可以理解为格林尼治时间(当然定义有些差别,但算时区没啥大问题),这个时间与东八区北京时间相差8小时,也就是新疆本地时间(北京时间)21:54,大约在发射6分钟(360秒)后,一二级火箭应该已经分离,只剩下3级火箭继续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此时的三级火箭已经在真空中运行,尾喷管膨胀比也和大气层内的火箭差异不小,另外这些燃烧后的产物从尾喷管中排出后会在真空中快速扩散,与地面凝结久久不会散去完全不一样,这个扩散的尾迹会在短时间内扩大的范围。

SPACEX的火箭发射时场景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是,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的火箭到达高空时仍然能被阳光照到,这些喷出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能被位于它星下点的大范围民众看到,这个也被称为暮光效应,其实就是喷出的颗粒物反射阳光而已,没什么特殊的形成原因。

与人造卫星过境的亮光以及铱闪或国际空间站等形成条件是一样的,都是反射了阳光,只不过一个是实体,另一个是气体颗粒物而已!尽管我们已经明白了形成原理,但现场看到这样的场景无疑是相当震撼的。

延伸阅读:为什么拜科努尔发射会在新疆看到?

拜科努尔的纬度为45°,要发射卫星,假如不做任何变轨转向操作的话那么发射的物体倾角就是45°,因为绕地时必须绕地球中心公转,这次拜科努尔向国际空间站(ISS)发射,ISS的轨道高度是413 x 422千米,倾角是51.64°。

45度发射直接经过新疆上空

向空间站发射飞船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发射时变轨,另一个是入轨后慢慢变轨,一般都是发射时变轨,前苏联早期在拜科努尔发射卫星时都不喜欢在入轨前通过中国上空,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将会进入中国境内搜救,因此轨道会调整到51.6°左右发射。

真正的发射角度可能是这样的

假设此时三级火箭的飞行高度为200千米的高度,那么在奎屯市以20度左右看到的范围大约是550千米,笔者测量了下从奎屯市到边境最远还真的在540千米左右,所以说目前拜科努尔发射载人飞船很有可能还是以51.6度的倾角发射的。

从这个角度判断,这次发射是俄罗斯的MS-22宇宙飞船发射无疑,只是时间上比较凑巧,让大家看到了这场美景,下次各位就候着吧,如果拜科努尔在傍晚向空间站发射飞船,那么新疆大概率是能看到这个轨迹的。(完)

相关问答

很多人都说自己曾经目击过UFO,他们说的都属实吗?外星人真的到过地球吗?

一个球体,桔红(黄)色,在空中,缓慢顺时针自转,并且自西向东移动,直至落入地平线(平房挡住),大约是1978年或1979年夏季的下午17时左右,地点奎屯125团10...简单描述...

 九景衢铁路  黄佳燕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4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