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涨价潮!瑞萨、高通、泰科、东芝等宣布自2022年1月起调涨
缺货潮已经持续了一年,且目前还没有任何要缓解的迹象。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态势延续,各大原厂将启动新一波涨价措施,包括晶圆代工厂联电、瑞萨电子、ADI、泰科电子、东芝、高通、Melexis(迈来芯)、西顿照明等打响了涨价“第一枪”,纷纷宣布自2022年1月起调涨产品价格,迎来新年第一波涨价潮!
01联电:2022年元月起调涨8-12%
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态势延续,晶圆大厂联电将启动新一波长约涨价措施,主要针对营收占比高达三成以上的三大美系客户,涨幅约8%至12%不等,2022年元月起生效。
联电目前美系主要客户包含超微、高通、德仪、辉达 等大厂,并握有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欧洲大厂订单。据了解,联电此次将针对营收占比高达3成以上的三大美系客户涨价,主要锁定28、40奈米制程的12寸厂客户 ,于长约的代工价格进行调涨,调升幅度落在约8%至12%不等,预计于2022年元月生效。联电强调,此次确实将对部分客户所签订新年度长约,在反映现在市况的基础上,进行价格上调整。
近日,联电再次发出涨价通知,宣布明年3月起调升全品项晶圆代工报价,涨幅约5%—10% 。此次涨价锁定中小型IC设计厂,涵盖消费性产品、笔电相关等业务范畴。而且多家IC设计公司证实,已陆续收到联电此次涨价通知。
02瑞萨电子:2022年1月1日起调涨
近日,据瑞萨电子向客户发送了一份涨价通知显示,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提高瑞萨电子大部分产品以及新收购的Dialog产品的价格 ,具体涨幅并未说明。
瑞萨电子表示,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中,由于前端(晶圆)、后端、测试和封装以及原材料的产能限制,导致供应商大幅增加了成本。为了保持供应和长期制造的连续性,我们必须提高瑞萨电子大部分产品以及我们新收购的 Dialog 产品的价格。
瑞萨电子还声明,2022年1月1日之前发货的客户订单将以当前的价格收货。而在明年1月1日之后所有的现有订单和新订单将以新价格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涨的产品就包括了瑞萨新收购的Dialog 产品。公开资料显示,Dialog产品线主打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其客户除了苹果之外,还包括三星、小米、松下等,另外还有一些无线通讯业务。将其优势囊入瑞萨电子中,能够推动瑞萨电子电源管理、模拟混合信号、连接、工业和标准产品等核心领域的增长。
03泰科电子:2022年1月起调涨价格
近日,泰科电子给客户发布了调涨通知,泰科电子表示将于2022年1月起更新价格,以应对市场上运费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泰科电子在通知中表示,在整个2021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导致供应链受限、产能短缺以及大宗商品、物流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泰科电子不可避免地持续受到这些无法预见的动态影像,这些重大挑战导致了更长的交付周期以及生产和运输成本的持续上涨。
尽管我们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以满足客户的期望,但我们无法进一步抵消这些成本。因此,泰科电子将调整价格,以反映我们无法控制的通胀动态,新价格将适用于2022年1月3日起的所有发货。
据公开资料显示,泰科电子为汽车、数据传输系统、消费类电子、通信和企业网络、航空航天、防卫与船舶、医疗、能源及照明等各行各业的逾2万名客户设计、制造和销售约50万种产品。主营产品包括传感器、连接器、继电器、光纤、电路保护设备、分布式天线系统、电线电缆、EMI滤波器、触摸屏、热缩套管、无源元件、端子和接头等。
据富昌电子发布的市场行情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泰科电子的汽车连接器交期有明显上升趋势,交期长达30-40周 ;圆形连接器价格有上涨趋势,交期为28-30周 ;继电器的交期和价格比较平稳,交期为36-38周 ;D-Sub连接器、PCB连接器、RF连接器和照明连接器,这些产品货期均比较稳定,落在8-18周 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5日,泰科电子已经向客户发布了一份涨价通知,通知表示,自2021年12月20日起,产品价格上调5%—10%,新价格适用于所有订单。
04东芝:2022年1月调涨光耦合器
11月16日,东芝发布了一封涨价函,表示东芝光电耦合器将于2022年1月开始正式涨价。 对于涨价原因,东芝表示,由于原材料、物流和其他供应链价格不断上涨,公司在盈利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东芝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已经无法自行消化越来越大的成本,因此,不得不做出涨价的决定。
据悉,光耦合器为电源开关电路中最常使用的隔离器件,应用涵盖面广泛。由于穿戴装置、网通产品、智慧家电、消费性电子、电动车、云端服务器及5G基站等快速发展,需求迅速成长。目前光耦的主要供应厂商包括博通、东芝、瑞萨、Vishay、Rohm、光宝、亿光、天电等。
在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光耦合器及相关元件需求就开始大增,2021年产能吃紧情况更加严重,光宝科、亿光均陆续调涨价格,涨幅至少双位数起跳,甚至传出最高涨了30% 的情况。
05ADI:明年1月再涨10%—20%
近日,市场透露,由于ADI公司内部的人事调动与安排,预计ADI的市场价格将在明年1月份再涨10%—20% ,且很多物料都会出现严重的缺货现象,目前ADI的部分产品交期已长达90周 。
另外,ADI旗下品牌美信也会随总部要求宣布涨价,预计明年2、3月份发布涨价函 ,具体涨幅未知。美信现阶段通用型物料产品交期在26周 左右,特殊料号产品交期基本在40周 以上。
06Melexis:明年1月全线涨价15%
官方公告,Melexis(迈来芯)将从2022年1月1日起对全线产品涨价15% ,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材料及各方面的成本上涨。
据公开资料显示,Melexis公司位于比利时,制造和提供先进的混合信号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和可编程传感器系统,具备生产世界一流高价值创新产品的能力。Melexis公司生产的可编程传感器,传感器接口芯片和微控制器为客户在系统成本,性能和灵活性中提供竞争优势。
07高通:12月31日调涨蓝牙类产品
另外,高通近日对外宣布,从12月31日起将对其旗下的蓝牙类产品进行第二次价格调涨 。其中,QCC51XX系列将调涨17% ,QCC30XX系列调涨6% ,CSR8670/CSR8675涨价21% ,CSR8811系列涨价15% ,CSR8615/CSR8635涨价13% 。
高通方面,网通芯片依旧严重缺货,AR8031、AR8033、AR8035系列供不应求 ,预计明年原厂产出更少,部分型号将停产。本月热门缺货型号AR8031,现货价格已炒至1200元以上 ,后续原厂暂无产出,缺货短期无法缓解。
08西顿照明:1月1日起调涨3%-5%
11月15日,西顿照明发布《西顿照明价格产品上涨预告函》。据预告函显示,目前因照明行业上游供应紧张,原材料大幅上涨,友商已纷纷发出产品价格上涨的告知函。
为持续给各位合作伙伴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西顿照明决定对照明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整体产品涨幅为3%-5% 。其中,商照产品、家装产品,以及工业公建产涨幅皆约为3%-5%。该价格调整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具体信息以商务函件通知为准。
09西门子:1月1日起调涨3%-5%
12月1日,西门子(SIEMENS)发布了《西门子WA产品调价通知》,西门子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对VDI box、致奕、灵蕴、通用、阻尼地插、皓睿、地插、致琦、映彩、灵致模块等24个产品系列进行价格调整,涨幅约为3%-5%。
由于芯片产品的研发难度高、周期长,投入成本也很大,一次流片可能就要花费几百万到一千万元,没有不断试错的机会。因此,判断项目要颇为谨慎才行。芯片价格上涨让市场上很多行业都受到很大影响,有很多业内专家都表示,至少要到2022年全球芯片供应链才能恢复正常化,恐怕未来的日子依旧很难熬。
图文来源:芯头条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消费电子销售景气高涨、集成电路涨价峰回路转—2022年电子通信行业展望
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持续高增长,2022年有望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全球消费电子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需求有所冲击,2020年下半年在居家公办、在线办公以及对新型消费电子时尚、智能需求驱动下,消费电子终端销售快速增长,全年除手机出货量小幅下滑外,其他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均同比高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消费电子销售延续了高增长趋势。我们认为2022年随着疫情稳定、疫苗普及,短期高需求的边际上升空间不大,出货量或将维持小幅增长。产业投资上建议,其一关注智能穿戴、智能音箱、VRAR等长期大概率高增长行业;其二关注手机、电脑、服务器等技术升级快、发展前景大的细分产业,比如陶瓷结构件、各类芯片、摄像头、OLED、MEMS扬声器等细分产业;其三关注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细分领域,比如各类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逐步见顶,芯片普涨结束,汽车芯片结构性缺货有望延续,我国半导体生产国产化稳步前行
。从全球半导体产业自上而下数据上看,产业正处于景气上升阶段,2021年1-10月半导体产品销售累计同比23.4%,半导体设备销售Q1-Q3累计同比45.5%。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继续稳步前行,集成电路全产值上半年同比15.9%,其中芯片设计与芯片制造同比分别是18.5%、21.3%。从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规律看,未来十年或将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的黄金时代,产业大概率将继续高速发展。投资上,我们建议优先关注中上游,特别是行业空间大、种类繁多的芯片领域。细分产业上,建议优先关注模拟、功率、射频、存储、设备、材料等;投资企业方面建议以国内细分行业龙头标的为主。
2022年全球LCD产能约7成在中国大陆,OLED产能约4成在中国大陆,上游多零组件国产化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由于总量经济优势、区域经济优势、工程师红利、优良金融环境、减税补贴、政策支持等多种国际比较优势条件,面板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预计2022年我国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LCD制造中心,与韩国并行为OLED两大制造中心。面板价格由于需求旺盛2021年上半年大幅涨价,下半年逐步回落,我们认为2022年价格有望平稳。投资上,其一,面板制造行业十分成熟,新扩产能对债权需求较大,可适度关注;其二,面板上游多个零组件我国在全球占比5-35%不等,可积极关注股权与债权投资,多关注驱动IC、偏光片、玻璃基板、掩膜版、靶材、光刻胶、面板设备、混晶、OLED发光材料、光学膜等细分产业,企业上优先关注有技术创新的龙头企业。
我国通信5G投资略微不及预期,预计2022年保持平稳运行,建议关注主设备与5G应用生态
。我国的通信产业投资主要由三大运营商主导,投资的力度与进度具有较强的预测性。2021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3470亿元,同比3.64%;其中5G投资1747亿元,占比总投资50.35%。我们认为2021年资本开支略微不及预期,5G投资力度也不及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C端接受意愿较低,5G基站成本与运营成本都太高,运营商主动降低投资力度与速度。但未来三年依然是通信基建高峰期,产业资金流相比过去会有所好转。5G时代下高宽带、低延时、广连接的通信质量相对4G有10倍甚至100倍提升,多种应用生态或将蓬勃发展,可以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云计算、4K高清、AI、智慧城市、无人驾驶、AR、VR等新产业。5G投资展望上,建议其一关注基站为中心的产业链升级机会,主要是量价齐升的零部件,比如射频、基站、通信PCB、滤波器、小基站、光器件等;其二关注5G应用生态的一些技术积累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其三是产业链上具备较大国产化空间的领域,比如射频芯片、FPGA、DSP、光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等。
整个科技产业的最大风险依然是中美科技战。
中美科技战本质上更多是一场政治博弈,是美国转移内部矛盾指向中国的表现。
当前来看,产业链限制对中国企业影响深刻且久远。无论是短期内阻止中国制造2025,还是长期内中美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美科技战大概率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延续。但是由于全面科技战的代价对美国也难以估量,因此美国大概率将是针对性打击中国优质ICT企业为主。我们认为在应对上,一方面不损失核心利益前提下与美国谈判,以保证科技产业链的完整,另一方面科技升级、自主创新的决心不可动摇。具体投资上,我们要合理评估好中美科技战对企业限制的概率与损失大小,从而评估好投资风险。除此之外,科技产业的投资风险还有估值中枢回落、专利技术争斗、终端销售不及预期、政策扶植不及预期等方面,在投资时也需要合理的评估。
一、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分析 1.1、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供需分析 (1)全球智能手机2021Q3出货量保持小幅下滑,预计Q4或将小幅增长,2021年全年出货量在14亿台左右,2022年或将保持14亿台出货量。 智能手机是消费电子终端历年出货量最大、产业规模最大的产品,手机销量与价格是影响消费电子产业链景气度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手机均价保持小幅增长,相对稳定;手机销量波动相对较大。2020年Q1、Q2主要由于疫情影响,全球手机出货量大量下滑,同比在-20%左右;Q3、Q4在居家消费、疫情稳定、5G换机等多重因素下销量企稳回升。2021Q1-Q3累计同比9.04%的增长,维持较高销售景气度,我们预计随着全球主要消费国疫苗普及、5G稳步推进、消费升级等多重利多下,2021Q4手机销量或将小幅上升,全年销量恢复到14亿台左右,符合我们预测值。2022年全球手机销量将维持在14亿台这样的饱和值水平。
(2)2021年1-10月我国智能手机整体消费小幅增长,芯片与电子零组件缺货一定程度影响手机生产,预计2021年全年消费量同比小幅回升,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消费量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我国市民对手机消费量自2016年5.22亿台后逐步下滑,2020年消费2.96亿台继续创下新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智能手机渗透率趋于饱和、手机平均使用寿命延长等因素,2020年还有疫情对手机消费的冲击,导致手机消费量创下新低。2021年1-10月份手机消费量累计同比13.4%,整体消费量小幅增长。我们认为2021年在疫情稳定、疫苗普及、消费升级、5G推进、换机潮等多因素下,国内手机市场的消费或将企稳回升,预计2021年全年消费在3.5亿台左右。由于我国手机渗透率相对较高,经济不断发展、消费升级、5G加速推进等因素驱动下,2022年国内手机消费量预计小幅上涨,全年消费量稳定在3.8亿台左右。
(3)华为在全球手机供应中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其他5大品牌手机份额各有所上升。 自2016年以来,全球的手机品牌商几乎都是6大品牌主导,整体上国内4大手机品牌商市占率逐年小幅上升。2020年由于国际贸易规则,华为手机上有零部件面临供应问题,因此影响了2021年整体的手机出货量。根据Gartner数据,华为手机份额已经跌出全5排行。我们认为短期内国家贸易对华为的限制难以解除,全球手机份额依然保持5大品牌商占据为主。
全球手机供需小结: 全球手机整体需求2021年有望回升到14亿台左右,2022年有望维持在14亿台。我国手机消费长期低迷,2021年消费量或将面临拐点。在全球手机供应商中,华为由于国际贸易规则手机份额在2021年供应不足,已经跌出全球全5,预计2022年难有较大改变。其他5位手机品牌商的份额各有所上升,未来5大品牌或将寡头垄断全球手机市场。1.2、全球PC供需分析 (1)全球PC出货量2021Q3高增长,预计2021全年增长18%,2022年或将继续小幅增长。 根据IDC数据,2016-2019年全球的PC出货量几乎保持2.6亿台的饱和值,2020年PC出货量开始底部反弹上升。从出货量数据看,PC出货量保持较高速增长,主要原因还是全球疫情影响,居家办公、在线办公需求增大,全球PC迎来短期的高增长。我们预计2021Q4或将继续维持高增长,2021年全年出货量维持一定幅度增长。由于全球PC渗透率较高,2021年维持高增长后,2022年预计难以大幅增长,或将保持小幅增长趋势。
(2)全球PC的5大品牌商占据约82%的市场份额,呈现较高程度的寡头垄断格局。 2021Q3全球PC的5大品牌商占据83.0%的比例,其中中国联想品牌占据23.5%的市场份额排列全球第一。从Gartner数据看出,5大品牌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各个品牌商的市场份额小幅波动。我们预计2022年依然维持全球5大品牌竞争格局。
全球PC供需总结: 全球PC由于疫情居家办公、在线办公需求快速上升,带来PC出货量的高增长,预计2022年小幅增长。全球PC供给端继续维持5大品牌的寡头竞争格局。1.3、全球平板电脑供需分析 (1)全球平板电脑2021年前3季度出货量呈现高增长,预计高景气度或将短期见顶,2022年维持平稳出货量。 全球平板电脑从2014年出货量高达2.29亿台的高峰后逐年下滑,2019年出货量达到底部的1.44亿台,平板电脑全球出货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手机与平板的替代性较强,大屏幕、高性能手机已经可以替代了平板功能;其次也是平板的性能上升、使用周期加长。2020年全球平板出货量达到1.63亿台,同比为13.12%,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冲击下,Q1出货量大幅下滑,但Q2、Q3、Q4维持高增长,2021Q1、Q2季度也维持历史上同季度对比下较高的出货量,Q3季度相对平稳。平板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一直维持较高出货量,主要是疫情下居家办公、在线办公、在线教学、消费升级等需求增加导致。我们认为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平板高景气度将持续到2021年年底,但短期芯片缺货影响或将影响一定供给。整体上,我们认为2022年出货量维持相对平稳状态。
(2)全球平板电脑5大寡头占据约79%的市场份额,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从IDC公布的数据来看,全球平板电脑2021Q3的5大品牌商占据约79%的份额,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中国2大品牌联想与华为全球份额占比仅15.6%,可见我国在全球平板市场占有率极低,华为份额或将继续下降。
全球平板供需总结: 全球平板电脑由于居家办公、在线办公需求增加高速增长,而芯片缺货对平板影响相对较低,预计2022年需求依然保持高涨。全球平板电脑主要供给商由5大品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华为份额或将下降。1.4、全球服务器供需分析 (1)全球服务器需求量自2018年以后在IDC、云计算、AI等下游驱动下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 全球服务器的需求主要是政府与大型企业,2018年以前全球的需求量与需求规模整体平稳,2018年以后需求量保持小幅增长。长期来看全球数据需求量与处理量日益增大,特别是IDC、AI、云计算等不断快速增长,未来对服务器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我们认为2022年全球服务器整体需求保持平稳增长。
(2)全球服务器TOP10大品牌商占据约53%出货量,一半市场份额相对分散。 根据IDC的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全球10大品牌商占据53%的市场份额,我国在10大品牌商中占据5位,我国服务器制造行业全球地位领先。由于服务器具备半定制化特性,与下游客户深度绑定合作,客户黏性较强,全球服务器供给格局相对稳定,预计2022年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竞争格局。
全球服务器供需总结: 由于全球数据处理需求量日益增大,长期看全球服务器整体需求历年或将保持稳定增长。全球服务器供给商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由于客户黏性较强,未来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华为份额或将下降。1.5、全球智能穿戴产品供需分析 (1)智能穿戴作为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因时尚、便捷、智能、健康的属性近几年备受市场喜爱,2021年继续高增长,预计未来3年大概率持续高增长。 智能穿戴主要包括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其中耳机与手表出货量与出货金额占主要份额,2020年全球智能穿戴产品出货量约4.45亿台,同比增长28.4%,预计未来几年或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2)智能穿戴以4大手机品牌为主,其中苹果出货量与出货金额均占第一。 全球智能穿戴品牌主要是手机品牌为主,这与手机品牌的影响力高度相关,未来几大手机龙头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苹果因为消费群体的整体消费能力较强,渗透率相对较高,过去几年TWS耳机在苹果消费者中快速导入。我们认为苹果渗透率还未饱和,近几年依然是加速导入期。安卓手机系列产品当前渗透率较低,但预计也在近几年进入快速提升周期。同时,数据显示华为出货在2020年受到较低影响,但我们预计2022年或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3)我们认为中国智能穿戴需求或将继续小幅增长,国内市场主要以国内手机品牌商为主。 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智能穿戴消费量6343万件,同比保持小幅上升趋势。我国智能穿戴产品主要是国有手机品牌为主,出货量世界排名第一的苹果在国内仅排第三,可见我国的整体居民收入水平有限,对高端、新型电子产品的消费能力有待提升,我国智能穿戴消费以国产中低端产品为主。预计我国市场主要还是以5大手机品牌为主,但华为市场份额或将下降。
智能穿戴供需小结: 全球智能穿戴产品在2020年受疫情冲击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当前智能穿戴的渗透率依然较低,未来或将继续保持高增长,苹果系列产品还将继续加速渗透,安卓系列产品正在进入快速渗透期。全球智能穿戴供给以6大手机品牌商为主,并且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华为份额或将下滑。1.6、AR/VR产品增长分析 (1)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短期规模不大,4年CAGR高达81.54%。 根据IDC数据,2020年全球VR与AR产品出货量高达706万台,其中VR产品占据85%左右,预计在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到7671万台,4年的CAGR高达81.54%。我们认为随着成本不断降低、零组件性能不断提升、产品体验越来越好,VR/AR产品会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长期的成长空间较大。
(2)全球2020年VR硬件规模预计超过100亿美元,长期保持高增长趋势。 VR产业从硬件、软件、产品等各环节产业链较大,硬件产品规模是能够直接体现电子元器件需求的指标。根据公开信息,2019年全球VR硬件规模高达80亿美元,2020年产品销售保持高增长,预计规模超过100亿美元。我国的VR产业规模全产业链已经达到900多亿元,过去5年增速均在50%以上。我们认为随着VR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大概率还将保持高增长。
全球VR/AR分析: 全球VR/AR总体硬件规模当前不大,但是增速极快,未来4年或将保持80%以上的出货量复合增速,长期市场空间巨大。我国VR全产业规模过去5年保持50%以上增速,预计还将继续保持高增长。1.7、全球主要电子终端产品投资展望 (1)全球主要电子产品2021年整体高增长,预计2022年继续保持小幅增长,全年保持较高景气度。 数据显示2020由于全球疫情冲击,全球电子产品大幅度下滑,2020年下半年开始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一直维持到2021年上半年。我们分析原因,其一,由于居家办公、在线办公、消费升级等影响下,整个消费电子销量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增长。其二,新型产品电子产品,如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ARVR产品销量高增长。我们认为2021年是消费电子高景气度的一年,尽管2021年短期受到芯片缺货影响,2022或将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出货量。
(2)2022年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电子产品展望如下: 手机销量2021年恢复到饱和状态下出货量,预计2022年或将继续小幅增长,建议优先关注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手机销量在2014年以后相对饱和,2020年全年下滑-5.6%。2021年需求回补、消费升级等催化下,销量恢复饱和值以上,但是长期需求饱和。一方面主要关注5G时代细分行业增长空间较大领域,比如摄像头、陶瓷结构件、射频芯片、OLED等,另一方面关注国产化空间较大的领域,比如各类芯片、操作系统等。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优先关注龙头企业。平板与PC短期内销量好转,长期相对饱和,优先关注龙头企业为主。 平板与PC在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Q1季度下滑,Q2以后又由于居家办公需求快速回暖,下半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在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苗普及、经济复苏,居家办公的短期需求继续延续,PC与平板的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下半年预计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度。从历年数据看,PC与平板出货量已经相对饱和,长期产品销量不太可能再次大幅上涨。我们建议其一主要关注细分领域有技术升级以及产市场空间在5G时代增大的领域,比如摄像头、射频、无线充电、纽扣电池等。其二是国产化空间较大的领域,比如OLED、CIS芯片、镜头、核心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等。服务器产品稳定增长,可以长期适度关注。 服务器产品受到全球5G、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等新的产业兴起而有较快速增长,并且随着5G基建不断完善,这些产业在未来很长周期内将继续较高增长,这对服务器的需求将产生较大的推动。在服务器产业链上我们重点建议关注两个大的方向,其一是细分技术领域突破空间大的细分领域,比如在核心芯片、SDN/NFV、网络构架等。其二是国产化空间较大的细分领域,比如CPU、存储芯片、专用集成芯片、AI芯片、国产软件、中间件等多个细分行业。智能穿戴、智能音箱、VR/AR等新型电子产品高增长,适合长期优先关注。 智能穿戴、智能音箱等新型电子产品因为时尚、便捷、健康、智能而备受市场偏爱,尤其是欧美日韩中等消费能力较强的经济体,目前的市场渗透率较低,预计在未来三年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速。而这些新型的电子消费品并不会对传统的产品形成较强的替代关系,但是价格上远大于传统的电子产品,比如TWS耳机与手表机会超过了一部手机价格。在行业保持高增长的阶段,产业链的子行业相对机会更多,可以积极关注苹果、华为、小米智能穿戴产业链的龙头标的。比如蓝牙芯片、电源芯片、Nor芯片、射频芯片、麦克风、扬声器、ECM代工、纽扣电池、传感器等多个细分行业龙头标的。消费电子风险提示: 其一是中美科技战中,上游对美依赖严重的企业,关注中美科技战演进与风险评估,特别是美国喜欢针对的企业。其二是消费电子的销量不及预期,消费电子消费周期短,不确定性较高。关注全球经济政治变化、消费电子技术升级等对销量影响。其三是技术专利风险,多关注苹果、华为等龙头企业的技术变革对产业的冲击。其四是政策风险,关注关税、所得税、政府补贴等影响。二、 半导体产业展望分析 2.1、全球半导体上游设备销售高增长 (1)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额持续高增长,产业处于周期向上阶段。 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额达到711.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行业具备较高的景气度,2021年持续维持高景气度出货,数据显示Q1-Q3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分别是51.38%、48.3%、38.24%。分析原因主要是全球晶圆厂、封测厂建设积极,对设备需求积极,半导体行业处于高景气度发展阶段中。半导体设备是上游,对下游制造、封测产能影响较大,显示后期1-2年市场对全球半导体需求持有乐观预测。
(2)北美与亚太半导体设备出货量持续高增长。 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占据全球4成以上,亚太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占据在全球3成以上,北美与亚太的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对全球行业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数据显示,1-10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量累计同比43.47%,1-10月亚太半导体设备出货量累计同比45.0%,高频月度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设备需求处于高景气周期中。
2.2、全球半导体材料需求平稳增长 全球半导体材料保持平稳增长,显示全球需求较高景气度。 半导体材料2019年全年规模约521亿美元,全球历年材料需求规模整体平稳增长。半导体材料中,硅片是制作半导体产品必须的晶圆片材料,2021Q1-Q3全球硅片面积累计同比14.26%,出货面积累计值高增长,同时单季度绝对值创下单季度新高,由此反映了全球半导体的较高景气度。
2.3、全球半导体产品销售平稳增长 (1)全球半导体产品销售额保持高景气增长,预计2022年大概率保持较高景气增长。 半导体产品销售直接反应了全球需求变化,2020年全球在疫情冲击下半导体产品依然保持5.98%的较高增长,2021年1-10月全球半导体产品销售额累计同比23.35%,显示全球需求高景气度发展。我国半导体消费1-4月份累计同比24.36%,在主要经济体中表现出较高的需求增长。全球经济复苏、疫情稳定、疫苗普及,对半导体的需求也逐步高涨,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需求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发展。
(2)存储芯片价格2020下半年开始快速上涨,2021年上半年表现高速增长后下半年震荡下跌,预计2022年或将小幅下跌 。全球半导体芯片价格短期内受到全球供需关系影响较大,长期受摩尔定律影响下价格保持下跌趋势。存储芯片是半导体产品中需求较大、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产品之一,存储芯片价格的波动可以侧面反映芯片市场景气程度。2020年下半年以来,存储芯片价格快速上涨,部分芯片价格超过100%,存储芯片价格指数也快速上涨。存储芯片价格的快速上涨显示存储芯片供需错配的现状,事实上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均进入大规模的涨价周期,包括各类芯片、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环节均有不同程度涨价。分析原因,主要是短期内的供需错配导致,其一,全球消费电子终端在疫情影响下居家办公、在线办公快速上涨,终端产品销量火爆;其二,全球疫情反复,部分晶圆代工、晶圆封测厂停厂,根据调研部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40%。我们认为本次涨价短期因素居多,下半年逐步缓和,芯片价格震荡下跌。2022年全球芯片供需关系有望缓解,涨价周期有望继续进入下行周期。
(3)产品结构上,以汽车芯片为主的功率的半导体产品依然缺货严重,导致汽车、手机等产品供给不足。 分析汽车芯片缺货原因,其一,新能源产业链需求大幅超预期,比如新能源车销量超预期,新能源车用功率半导体是传统车多出几倍需求量。其二,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超预期发展,功率半导体基本功能是开关与电力转换,直流交流电的变化对功率半导体需求较大。其三,汽车芯片为主的功率半导体以8英寸成熟工艺为主,产能布局需要2-4年周期,如今的产能供给是2年前全球产能规划决定。我们认为汽车芯片需求爆发增长叠加供给产能不足,1-2年内难以缓解,2022年功率半导体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格局,供给产能2021年已经有所增加,但需求变动对产业影响占主要因素,后期还要关注汽车、光伏、风电、轨交等产业变化。2.4、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继续高速增长 (1)我国集成电路总体产值继续高增长,其中设计与制造环节增速较高,预计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继续加速发展。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集成电路产值增速为17%,其中设计、制造、封测产值同比分别是23.3%、19.1%、6.8%;2021年Q1-Q2设计、制造、封测同比分别是18.5%、21.3%、7.6%,从各季度数据横向来看,我国近几年集成电路整体表现较高速增长,特别是设计与制造增速较快。分析原因,我国具备半导体长期发展有利要素,比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产业升级、技术积累、人才回流、政策支持等多个优势条件,预计长期我国半导体将保持良好的快速发展趋势。
(2)中长期看,我国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供给上有两个重大特征,其一是总量供给占比较低,其二是中高端产业几乎没有。 从半导体自上而下产业链可以分为EDA、IP、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这7个主要环节,初步统计估算我国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全球占比来看,我国占有率2%-13%之间不等,总量上的占比极低。其次,我国在细分产业上中高端产品几乎为0,比如我国的光刻机停留在28nm的研发阶段,而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已经在3nm量产阶段。我国的CPU、GPU、NPU、SOC、FPGA、DSP、ASIC、射频、模拟等多款芯片的高端产品几乎没有。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供给上整体十分薄弱,中长期国产化空间巨大。
(3)我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巨大的供需缺口,意味着我国在未来半导体国产化道路上有着广阔空间。 半导体产业链上附加值较高部分大量布局在中上游,包括设备、材料、EDA、IP、各类芯片,全球龙头企业毛利率在50-90%之间不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趋势不可改变,我国已经在半导体封测以及电子制造等环节十分成熟,但是中上游环节供给十分薄弱。我国历年进口芯片规模高达3000多亿美元,净进口高达2000多亿美元,我国半导体国产化迫在眉睫。未来在国家战略、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大基金、科创板等多项政策指导下,我国半导体发展大概率将继续高速前行。
2.5、我国半导体行业投资展望
针对半导体各细分领域,2022年展望如下:
半导体产品优先关注: 半导体产品规模最大、国产化空间最大,未来10年是国产化黄金时代,也是这几年能够快速突破的领域。积极关注存储芯片、模拟芯片、电源管理、射频、微处理器、功率半导体等各类半导体芯片国产化,尤其是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半导体设备优先关注: 半导体上游设备对半导体生产至关重要,具备巨大的国家战略意义。建议关注半导体制造设备细分领域龙头,积极关注光刻机、刻蚀机、薄膜设备、沉积设备等核心领域。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优先关注: 半导体上游材料对半导体生产也不可或缺,主要被日韩美等占据,国产化率极低。建议主要关注晶圆制造中高端材料,比如硅片、光刻胶、抛光垫、抛光液、光掩膜、电子气体、靶材等。半导体晶圆代工适当关注: 晶圆制造代工主要被中国台湾、美国占据,国产化需求也巨大。晶圆制造前期投入资本巨大,回报慢,对上游的设备材料以来严重。尽管也具备较大的国家战略需求,但是短期内面临较多的风险点,可以适当的关注龙头标的。半导体EDA与IP适当关注: 芯片设计的上游产品,产业几乎被美欧日垄断,我国国产化率极低。整个产业是高度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需要较长时间积累与生态验证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短期内突破的概率不大,可以积极关注龙头企业发展状况,比如已上市的芯原股份与华大九天等。半导体封测行业适度关注: 全球半导体封测行业增速缓慢,我国在全球占比约3成,国内的产能占据5成左右。相对来说我国的半导体封测行业十分成熟,近几年的增速较低,行业成长空间不大,并且龙头企业格局稳定,技术深厚,可以适度的关注龙头企业。半导体风险提示: 其一是中美科技战美国针对性风险,美国不仅可以自己从设备、材料、EDA、IP、芯片等各个环节断供中国,也能联合全球其他经济体从各个环节断供中国。目前主要是被美国的针对性的企业受到伤害较大,建议关注美国的政治政策动向,保持谨慎态度为主。其二是技术专利风险,半导体是全球化产业,无论是国内专利还是海外专利之争,都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其三是估值风险。半导体产业发展空间大,市场对此的分歧也大,二级市场的估值波动巨大,股权投资尤其要谨慎进行估值风险评估。三、 显示面板产业展望分析 3.1、全球LCD产能积极布局中国大陆 (1)TFT-LCD面板呈现“多上游+统一制造”产业特征。 液晶面板主要包括上游零组件、中游面板制造、下游应用这样三个产业链环节。面板的产业链结构中,中间生产制造环节属于重资产环节,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要求较高,也是面板生产制造的核心环节。上游的零组件之间相对独立,每一个细分产业都具备自己的行业特征,每一个细分行业技术难度都极高。相对来说上中游的产业结合度非常密切,这种非常典型的“多个上游零组件+统一中游制造”的产业特征,是我国建设面板园区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
(2)2020年全球TFT-LCD面板产值在836亿美元左右,预计未来总规模保持缓慢下行趋势。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全球的LCD规模在2017年达到1010亿美元以后,总规模呈现逐步下滑趋势,而OLED规模在不断上升。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其一是面板长期价格下跌;其二是全球产能逐步由LCD转向OLED方向,这个趋势或将持续较长时间。2019年全球LCD出货面积约为2.7亿平方米,中国出货面积约1.13亿平方米,预计到了2021年中国大陆约占据全球出货面积的一半以上,2022年将保持相对稳定的产能占比。
(3)2020年估计中国大陆占据全球LCD产能约56.6%,并且预计未来中国大陆的占比将不断提升。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政策扶植、金融支持等多项比较优势明显,全球LCD有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趋势。同时,韩国与中国台湾等经济体的产能也在计划中逐步退出。
(4)面积价格长期在技术迭代要素下缓慢下跌,但短期内受到全球供需结构影响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长期来看,面板产业链技术不断在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生产单位成本有所下降,整体面板价格会缓慢下跌。如下图所示,2016年以来,面板价格缓慢有所下跌。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的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原因在于笔记本、平板等需求快速上涨,同时疫情影响部分上游零组件供应等使得供应变少。我们认为短期内疫情带来高增长的需求冲击因素在减弱,2022年需求大概率将有所回落;供给端韩国推迟退出LCD产线,而中国大陆产能在不断增加,供给产能在2022年后会有所上升。因此,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面板价格或将逐步回调。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等因素,面板价格将缓慢下跌。
3.2、全球OLED产业快速发展 (1)OLED产业链上下游与LCD有较多相同之处,终端应用上OLED目前多集中在手机等产品上。 如下图所示为OLED的产业链结构图,OLED面板制造属于中间制造环节,上游需要多种设备、材料、组件等,下游应用中以手机、智能穿戴等产品为主。与LCD不同之处,上游细分产业中,有机材料属于OLED才有的细分产业,同时不再需要背光源、液晶、彩色滤光片。下游应用上,LCD由于成本优势目前依然是电视、显示屏等大屏幕的主要应用市场,OLED由于轻薄、可折叠、高显示效果等优势主要应用在手机等智能产品上。
(2)2020年全球OLED规模约在340亿美元,69%应用在手机市场。 如下图所示,全球的OLED产业规模目前在340亿美元左右,历年保持10-15%的增长率,需求在不断的扩大。在下游应用市场中,智能手机占比69%,是OLED的主要应用市场。
(3)当前全球OLED产能布局主要在中国大陆与韩国,2019年中国占有率约20%,韩国占有78%,预计2021年以后中国产能占比在40%以上。 如下图所示,全球的OLED产能布局目前集中在韩国与中国大陆,韩国作为全球领先的面板生产基地,具备大量的技术积累,当前还是OLED的主要生产基地。预计未来我国技术上不断追赶,政策支持、工程师红利、广大市场等多种优势条件下,OLED的产能占比不断提升。
3.4、我国显示面板行业投资展望 (1)面板制造行业未来很长时间在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并且上游多种材料组件等国产化率极低,长期国产企业发展机遇较大。 总结我国面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来看,其一,我国未来很长时间内将保持全球显示面板制造中心的领导地位,目前产能集中在深圳等东部发达城市,未来有望向中西部转移。新建的面板产能企业对债权有较大需求。其二,上游多个细分产业上,我国材料组件大量依赖进口,技术壁垒较高,我国企业国产化空间巨大。我国大型材料或者化工企业成立事业部研究,同时我国大量的创业公司研发生产,相对来说对股权与债权需求均较大,早期企业主要依靠股权融资获得资金支持。我们结合行业发展特征总结以下细分产业观点,总结来说未来5-10年显示面板在我国发展中还有较大机遇。
(2)显示面板各细分产业投资展望: LCD面板制造适当关注: 债权投资优先关注,股权投资谨慎关注。TFT-LCD由于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未来3-8年或将依然是全球主流显示技术,但由于OLED的替代,整体规模保持小幅下跌。我国2022年预计占据全球产能的7成比例,产业相对成熟,国内几家龙头公司市占率极高,未来或将继续保持寡头垄断格局。面板工厂扩产先进产能及改造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以债权融资为主;由于行业相对成熟,成长性相对有限,行业价格周期性对龙头公司业绩影响更加显著,股权投资谨慎。OLED面板制造适当关注: 债权股权投资适度关注。OLED技术由于整体更优性能成为下一代商用化技术,但高成本目前限制其应用在手机等小屏幕市场,未来几年随着技术更新、成本降低、消费升级等驱动下,应用规模继续加大,总体保持约14%的复合增长。国内扩产新厂有望加大对债权融资需求,但多数工厂较长周期内难以盈利,可以适度参与股权与债券投资。 Mini/MicroLED技术适当关注: 股权投资优先关注,债权投资适度关注。MiniLED背光技术的面板在逐步商业化,但成本相对较高,未来几年国内投资有望不断加大,由于产品高性价比未来有望获得较快增长,股权可以优先关注,但由于MiniLED几乎也都是传统的LED企业技术升级生产,LED在我国发展十分成熟,可以关注龙头企业。Micro则是下一代更新技术,目前多处于研发阶段,建议跟踪关注为主,股权投资可优先关注。显示驱动IC优先关注: 股权债权优先关注。显示驱动IC是专门用在屏幕模组中以显示驱动为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芯片材料。我国企业在全球占比仅约3%左右,国产化空间巨大,国内企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未来有望加速成长。建议股权债权优先关注,以行业龙头标的为主。偏光片优先关注: 股权债权优先关注。偏光片按照面积(单片或双片)应用在面板上,长期需求相对稳定。目前国内企业在全球占比仅5%,国内企业国产化空间较大,股权与债权投资可优先关注。靶材行业优先关注: 股权债权优先关注。靶材是电子行业中非常重要的耗材,应用在半导体、面板等多个电子产品上,靶材质量对面板生产质量的影响十分关键。目前全球80%靶材被日美的四家企业垄断,中国大陆企业占比全球比例不足10%,国产空间较大,股权债权投资可优先关注。光掩膜版优先关注: 股权优先关注,债权适度关注。光掩膜版也是用在半导体、面板等电子产品上,半导体领域规模更大,相对来说掩膜版需求规模稳定。大部分掩膜版由制造工厂自行定制,单独掩膜版企业相对较少,但技术含量较高,建议股权优先关注,债权适度关注。光刻胶适度关注: 建议股权债权适度关注。光刻胶是用在电子产品中一个小众化学品,往往是全球的大型化工厂生产制造,因为属于高精尖的电子材料,也在化工厂的先进技术部门研发制造。因此,尽管国内光刻胶占比全球不足10%,国产化空间巨大,但几乎没有创新企业单独生产光刻胶,都是化工厂创新部门生产。因此,股权需求较低,债权需求以母公司需求为主。因此光刻胶生产企业可适度关注股权与债权投资。玻璃基板优先关注: 债权与股权投资优先关注。玻璃基板是面板生产制造不可或缺的高技术材料,全球历年需求稳定,供给以美日企业垄断为主。我国在全球占比约10%,玻璃基板的生产制造是重资产行业,有较大融资需求,股权债权可优先关注。面板设备优先关注: 股权债权优先关注。面板设备是面板制造商需要采购用来生产面板不可或缺的机器,面板设备需求规模与面板产能相关,相对来说全球需求稳定。供给端几乎都是美日国家垄断,我国国产化率约15%,国产化空间巨大。国内企业已经在面板设备领域有一定积累,技术壁垒较高,长期成长性可观,建议债权与股权优先关注。OLED终端材料优先关注: 股权债权优先关注。OLED材料是OLED面板生产不可或缺材料,全球规模随着OLED产能扩张保持高速增长,但国内供给占比不足5%,国产化空间巨大。建议股权与债权投资优先关注。混晶优先关注: 债权优先关注,股权适度关注。混晶是LCD面板中不可或缺的液晶材料,上游是化工原料。由于混晶材料也大部分来自于化工品大厂,少数企业从事混晶专门的生产制造。目前国内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在全球占比约20%,但依然有较大空间。债权融资优先关注,股权适度关注。彩色滤光片适度关注: 债权融资适度关注,股权谨慎。彩色滤光片是LCD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艺,属于重资产投入产业,相对来说彩色滤光片与面板制造厂一样相对成熟。对债权融资需求相对较大,可以适度关注债权融资,股权谨慎。显示背光模组适度关注: 光学膜可适度股权债权关注,模组谨慎。背光模组是LCD重要组件,我国在模组段十分成熟,但上游光学膜国内稀缺,全球规模又较小。相对来说,国内只有个别材料大厂参与生产制造,可以适度关注股权与债权需求。模组生产国内十分成熟,工艺简单,建议谨慎关注。显示面板产业风险提示: 其一,面板价格波动风险。面板价格受供需影响较大,特别是需求波动较大。其二,面板产业技术冲击风险。技术竞争是面板商长期核心竞争,时刻关注各大厂技术更新。其三,大客户流失风险。面板下游的电视、手机、电脑等品牌商几乎都是寡头垄断,失去大客户对企业影响较大。其四,国际贸易供应链风险。面板上游多种关键材料设备来自日美韩等经济体,可能面临国际贸易规则的波动风险。四、 我国5G通信行业稳步推进 4.1、通信行业收支状况一览 (1)我国通信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小幅上涨,通信业务总量收入高速增长。 通信行业收入一定程度代表行业现金流来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居民、政府、企业等的网络电信消费,相对来说现金流十分稳定。电信业务总量收入代表了整个电子信科技与软件互联网的总收入,相对来说具备较大增速弹性。2020年我国的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36万亿元,同比3.54%,2019年同比0.69%,增速小幅上升。相对来说,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稳定,2021年1-10月份同比增长约8%,增长率相对较高。2020我国电信业务总量收入13.68万亿元,同比28.1%,2019年同比62.9%;2021年1-10月份增长约27%。尽管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大幅回落,但是增速依然是高增长,这体现我国在网络技术应用上的消费量在依然不断增长。预计我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继续小幅稳定增长,电信业务总量收入保持高速增长。
(2)通信行业资本开支未来3年均保持5%以上逐年增加。 通信网络的建设在全球各国都是由运营商来采购与建设,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对当年的通信网络建设投资十分重要。我国主要是由三大运营商来进行网络建设投资,2020年新加入中国广电,但是鉴于中国广电的资本投入力度较小,主要的投资依然由三大运营商来完成。三大运营商的历年资本开支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同时具备一定的投资周期变化。2015年进行4G网络投资高峰期后,投资额度逐年降低,一直到2018年。从2019年开始,资本开支逐步增大,预期在5G建设高峰期内,资本开支逐年保持5%以上增加。2021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计划3470亿元,同比3.64%;其中5G投资约1747亿元,占比2021年资本开支50.35%,略微不及预期。主要是5G被C端消费者接受溢价的意愿较低,5G基站成本、运营成本也较高,我国运营商主动降低投资进度与力度。但长期我国建设5G基建的决定不动摇,预计未来3年依然有历年5%以上的增长。
4.2、通信产业链的内外循环 (1)我国5G基建产业链从产品流与资金流两个流向看,构成了内循环稳步发展。 科技产业构架基本上从网络到硬件到软件再到互联网的结构进行,网络构建是整个科技产业的基础。通信产业链就是为网络建设服务的各大厂商,从产品流向上看,是从上游各零部件供应商到设备网与网络服务商,到运营商,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各网络服务。从资金流向看,是消费者付款,运营商收款,运营商再投资设备商与网络服务商,最后流向上游各零器件厂商。由于运营商的收入来源稳定,每年的资本开支有较强的计划性,通信基建属于稳定发展的产业。
(2)2021年预计总建设5G基站高达60万站以上,建设力度略微不及预期。 根据我国在5G基建的布局来看,2020年的5G基站约在60万站,累计建设了70多万站。2021年我国的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有3470亿元,其中5G投资1747亿元,占比总投资的50.35%。预计从2022年起5G投资将占到三大运营商的总投资的70%以上,历年建设的5G基站将达到100万个以上。我们测算了历年的5G新建基站规划,如下表所示,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5G建设的高峰期,5G基建的建设将持续到2025年以后。
(3)截止2021年10月份,我国5G基站累计建设达129万个,5G连接终端达4.7亿户,我国5G渗透率达28.7%。 2021年IMT-2020(5G)大会在深圳召开,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公布了我国在2021年5G行业中的一系列成绩。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0月底,中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29万个,实现了地级以上城市市区全覆盖,同时还覆盖到了97%以上县区以及50%的乡镇镇区。除完成5G广覆盖任务外,在成熟的供应链技术体系下,目前我国5G手机、模组的价格也分别下探到了1000元和500元区间,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5G业务的推广。目前我国5G终端连接数已超4.7亿,5G用户渗透率达到28.7%,同时5G应用也覆盖到了多领域多产业,部分重点领域已进入商业落地阶段。
(4)基于5G网络的应用生态构成科技产业外循环,新型应用或将高速发展。 通信网络建设是科技产业的基础,基于通信网络的电子、计算机、软件、互联网、传媒等产业的发展属于通信产业的外循环,大量的资金、产品、数据等流动都是基于网络来运行,但是绝大部分都不进入到运营商收入中。在5G网络建设后,高宽带、低延时、广连接的网络质量将比4G提升10倍甚至100倍的效果,因此带来的新型的网络应用生态也十分期待。当前,基于5G网络的众多应用产业发展飞速,并且市场预期在未来很长时间将继续高速前行。我们认为可以关注5G下游前景相对明确的应用产业,比如智能穿戴、4K/8K高清、云游戏、云办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物联网、AI、AR、VR、自动驾驶等。4.3、通信行业投资展望
针对通信产业各细分领域2021年下半年投资展望如下:
四大运营商与铁塔优先关注: 运营商现金流稳定,行业垄断地位坚固,债权投资优先关注。我国2021年呈现了4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中国广电的加入给市场增加了一些想象空间。但是整体上三大运营的地位与格局难以短期撼动,运营商的现金流十分稳定,债权投资可以优先关注。中国铁塔垄断中国的铁塔资源,三大运营是其最大股东与客户,现金流稳定,债权投资可以优先关注。通信设备商优先关注: 设备商是通信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市场空间最大、行业寡头垄断的细分产业,设备商是5G基建最受益的产业。全球4大设备商寡头垄断,我国的华为、中兴在全球的通信设备商中占据领导地位。可以优先关注设备商在5G时代下的行业机会,但是高度评估中美贸易对设备商的经营影响。通信射频器件优先关注: 股权优先关注,债权优先选择龙头企业。全球射频芯片以及器件几乎被海外企业垄断,特备是美国企业。我国在射频领域具备巨大的国产化空间,技术壁垒较高,附加值也较大。射频领域非常适合股权类投资,债权类可以选择龙头企业风险相对较小。光模块与光器件可以优先关注: 光模块与光器件属于技术壁垒极高、细分领域较多的行业,我国在后端的模组上在全球占据一定的份额,但是在上游的光芯片与电芯片上占比极低。而且高速率光模块与高端光器件行业成长空间较大,可以继续关注光器件龙头企业,特别是具备光电芯片以及中高端光器件技术的优质企业。滤波器可以适当关注: 债权类投资上现金流相对好转,股权投资谨慎。通信滤波器产业在全球十分成熟,我国占据全球6成以上产能,几家通信滤波器企业呈现垄断竞争的格局。但是5G时代滤波器由金属向陶瓷滤波器升级,单位附加值更高,使用量也大幅度增加,整个行业规模大幅增长。通信滤波器的现金流在未来3年会大大改善,适当适合债权介入。PCB行业适当关注龙头标的: 全球PCB产业规模较大,产业较为成熟,我国占据全球一半以上产能。PCB与下游客户紧密结合,产品种类众多,我国企业有上千个。当前PCB产业主要是向高频高速多层板升级,未来的趋势也是龙头集中度提升,可以关注产业链布局丰富的龙头标的。光纤光缆产业可以适度关注龙头标的: 光纤光缆在全球产业规模较大,产业也十分成熟,我国占据全球一半左右的光棒产能。近几年由于光棒企业产能扩张,供给过剩,导致光纤价格大幅下跌,行业进入恶性竞争阶段。我们认为光棒经过一轮价格战,未来将面临一波产业出清,建议适度关注现金流稳定、行业格局稳固、技术研发雄厚、客户资源深厚的龙头标的。网络技术SDN/NFV技术可以适当关注: 5G时代下很多的网络技术升级,其中较为市场关注的有SDN与NFV技术,当前规模不大,但是成长速度飞快。目前这类研究集中在新华三等大型服务器供应商中,可以积极关注这些技术上有积累的企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将在此业务上保持快速发展。5G网络规模与设计企业适度关注: 5G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基本上都是基于区域化服务的特征,技术壁垒不高,成长空间有限。5G基建下这些行业有一定的成长,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影响业绩表现。可以适度的关注区域内的龙头标的,适度的做一些债权业务。5G下游应用产业可以适当关注: 5G生态最重要的是5G基建建设后,一大波新型的市场应用诞生,目前前景明朗备受市场关注的领域有很多,可以逐步高度关注这些领域的高成长性,找到一些龙头标的积极关注。比如,云计算、AI、无人驾驶、物联网、AR、VR、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5G投资风险提示: 其一,中美科技战中,对美国或者以美国马首是瞻的海外经济体零组件依赖过重行业谨慎。当前重点关注美国针对的华大陆企业,上游卡脖子对企业的打击巨大,解决办法上还是多依赖中美谈判以保证供应商完整,要合理的评估投资中承受的损失风险。其二,5G的消费不及预期。在全球疫情冲击、经济下滑、贫富分化加大的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可能不及预期,5G的各类应用得不到市场认可,可能影响全球在5G投资上的力度与进度。其三,企业之间的技术专利竞争。5G产业是全球化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特别是高端技术的升级,一定要合理的评估企业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技术创新等能力。五、 科技产业风险提示 其一,中美科技战风险。 美国根本矛盾是资产阶级的矛盾,表现出美国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制造业空心化、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美国内部的名粹主义、种族主义、狭隘资本主义思想蔓延,而又被政客利用转移矛盾指向中国。全球深度贸易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各国相互依存、唇亡齿寒。贸易战破坏均衡的全球贸易结构,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当前来看关税影响较为短期、力度有限,但是美国单方面针对中国企业,或将对企业产生沉重打击。经过多年积累,美国在高科技上的产业积累深厚,在多个细分产业上全球领先,短期内核心零部件难以替代。目前来看,中美科技战全面深入开展是极小概率事件,这样的代价对美国来说同样难以承受,况且美国内部利益重新分配将引发社会动荡,这也是美国政府担忧的问题。但是美国针对中国优质的科技企业精准打击、步步紧逼可能是接下来很长时间的主要战略。我国大概率将保持谈判沟通,不损失核心利益条件下保证产业链完整为首选方案。当然,对我国来说,无论有无中美科技战,我国科技升级、自主创新的决心不会动摇。在投资上我们建议要重点评估中美科技战产生的可能后果与概率,做好承担最大损失的风险评估。其二,全球电子产品与软件的消费快速回落。 全球科技产业产品是科技行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源头,全球消费电子的周期较短,消费数据日新月异。2021年在居家办公、在线办公、消费升级下销量大增。但疫苗普及、疫情稳定后销量或将快速回落。我们建议在投资上时刻跟踪各类产业数据及时对全球消费做出判断与预防方案。其三,科技行业估值波动风险。 科技行业在我国二级市场上估值中枢波动剧烈,方差较大。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巨大,市场对科技产业预期较为敏感,导致行业估值波动剧烈。我们建议股权投资时做好估值敏感性分析,理性选择合理估值。债权投资时也充分的研究好行业景气度与企业的经营。其四,政策变动风险。 科技产业在我国当前受到各大政策的支持,国家战略规划、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大基金、科创板等多个维度出击。但是部分政策的支持力度在每年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政府补贴额度。对单个企业来说,补贴大小不同将极大影响企业的利润,充分研究好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政府补助等政策变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其五,专利技术人才等风险。 科技行业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技术的发展与突破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企业级别的专利与人才斗争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建议投资时要合理评估好企业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技术创新、专利创新等各方面的风险。
相关问答
2022年废铜价格变化?
受智利产铜大国的产能,出口等因素的影响,今年的铜价还会上涨,间接的废铜的价格还会上涨。受智利产铜大国的产能,出口等因素的影响,今年的铜价还会上涨,间接的...
2022年8月纸还涨价吗?
2022年8月1日起纸还会涨价。旗下全系列晨鸣文化、亚太森博(广东)纸业等复印纸产品调涨200元/吨,进口成品部分同步调涨。受木浆、能源、运输成...2022年8月1...
食盐什么时候涨价?2022年上涨吗?
我们这里是菜州湾产盐区,抽取地下囱水制盐,现达标原盐360元每吨,去年同期160元每吨,今春盐价可能还涨。我认为,食盐随市场价增长是可能的。我们这里是菜州湾...
煤气有涨价吗?
涨了,我们这边以前充一罐煤气,100左右,最高的时候108元,2022年下半年冲一罐煤气要120到130元左右。明显得是涨价了,只不过涨的没有那么多而已,一罐煤气每天...
2022年钢材会降价吗?
2022年,不出意外的话,刚才应该会降价,主要原因是因为2021年,不出意外的话,刚才应该会降价,主要原因是因为2011年,2011年,2011年这一年的涨幅实在是太过于...2...
2022年洋葱有望涨价吗?
2022年,洋葱是有望涨价的,因为杨重暖是一种特别不错的。这种蔬菜他的这种蔬菜呢,好保管,而且保存期比较长,尤其是这种洋葱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对高血压和教学...
2022糯稻后期会涨价吗?
因此,糯稻米价格出现了一波短暂上涨,但自此之后的11月中下旬,糯稻米购销开始转向清淡,价格开启一路下跌模式。综合各种市场情况来看,2022年糯稻行情可能...
2022年元旦后大豆能涨价吗?
2022年元旦后大豆会涨价,主要原因是,1、2021年,我国自然灾害比较多,比如水灾。2、我国国外进口量会有所减少,因为由于美国的大量印钞,使得美元贬值,造成...2...
2022年茅台酒会涨价吗?
肯定会。随着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工资收入不断增加,物价在所难免会往上走,而我国有句俗语:无酒不成席!在这样的国度里面作为主流酒是在任何场所都不可缺少的...
火车票涨价是怎么回事2022?
高铁票价本来就是属于浮动类票价,铁路相关企业可根据客流情况,分季节、分时段、分席别、分区段调整票价。随着高铁路线的不断增加,站点增多,高铁建造的耗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