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西畴石漠变绿洲
来源:海外网
图①:江龙村村民在采摘柑橘。陈明凯摄
图②:“三光”片区居民正在搬开石头造土地。吕德仁摄
图③:整治后的“三光”片区。吕德仁摄
图④:岔河村面貌焕然一新。吕德仁摄
当阳光洒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岔河村时,茂密的山林、平坦的道路、错落的民居、清澈的池塘,过去石漠化严重的岔河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漠水乡。
村民王海莲对现在的日子甚至有点“不可想象”。“过去我们都讲,‘吃粮靠救济、喝水远处挑、出门行路难、用钱到处借’,日子实在是太苦了。”王海莲回忆道。
苦日子是因为石漠化。西畴县是中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西畴75.4%的土地呈现石漠化状态,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不足0.78亩。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此地之后,留下了“基本失去人类生存的条件的地方”的评价。
困难没有吓倒西畴人民,依靠着“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西畴人民不畏顽石,不怕艰难,用勤劳的双手不断探索治理石漠化的路子。如今的西畴又有了当初“喀斯特绿洲”的模样。
向石旮旯要地要粮
“嘭!”一块石头被炸开了,人们赶紧把石头搬到土地边上垒成石埂。
这一场景来自西畴县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上世纪80年代的摸石谷,山峦裸露、岩石狰狞,山上无绿色,地里多乱石,土地夹在石缝中。“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春耕一大片、秋收一小箩,成年姑娘往外跑、成年伙子无老婆。”木者村是这样,西畴受石漠化影响的地方同样是这样。
“当时木者村是远近闻名的‘口袋村’。”木者村村民刘登荣说,所谓“口袋村”,就是拿着口袋出外借粮。村民往往农历正月一过就开始外出借粮,借一斤还两斤,年年缺粮年年借,年年借粮年年还。“石漠化严重,农民收成实在太少。”刘登荣感叹道。
许多活不下去的村民选择了搬走,离开这里。但是,过不了多久,这些村民又搬回来了。“哪儿都是人多地少,到了别的村也不会分给土地,就是一个外来户,不如搬回来。”刘登荣讲述着当时的情景。
可是,搬回来还是老问题,怎么活下去?漫山遍野的树都快被砍光了,石头裸露越来越严重,土地越来越少。怎么办?这个事儿一直压在刘登荣心里。
刘登荣当时20多岁,被任命为村里党支书不久。他原本是兽医,在当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他不待在木者村,他完全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可以走,但是其他人怎么办?”刘登荣心里装的是乡亲。他和党支部其他成员商量着村子的出路:搬家不如搬石头!把地里的石头炸了,搬开,改造田地。这件事也得到了西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决定了就开始干,但是村子里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这炸石造地,等于往石缝中抠土呀,能整的吃吗?”“几辈人都没有想过的事,你们怎么可能干成?”风言风语敲打着刘登荣的心。但是为了木者村,再难也要干下去。
刘登荣和同事们一同找老支书王廷位商量炸石造地的事。老支书一口答应并表示带头先在他家地里炸石造地。1990年12月3日,第一炮炸响了。
这一炸,把村民的热情也炸了出来。全村300多名村民投入到炸石造地的一线。
村民们先把石缝里的土抠出来放边上,将中间的石头炸烂铺平,再把边上的泥土均匀地铺在石块上,剩下的石块就垒在地边砌成石埂。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造地的现场壮观激烈。
经过105天的奋战,360亩土地从石旮旯里刨了出来,成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
第二年开春儿种下的玉米、烤烟到秋季大丰收,玉米亩产由过去的200多斤增加到了800多斤,烤烟亩均收入由原来的400多元增加到1000多元。“口袋村”变成了“余粮队”。
到1992年,木者村一共炸石造地600亩,除了种粮,还种植烤烟、核桃等经济作物。之前被砍光的山则全部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从那时起,“搬家不如搬石头”在西畴广为流传,木者村成为榜样。西畴的很多村寨纷纷效仿,向顽石开战,建设高稳产农田地,西畴人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了。
尝到甜头的西畴人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到2019年,西畴县共整治土地24.4万亩,新增耕地9046亩。
靠青山致富
山清水秀和穷山恶水,兴街镇江龙村的村民对这两个词是有着深刻体会的。
去往江龙村的路上,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树。每到收获的季节,黄澄澄的柑橘挂在树上,像是一个又一个金元宝。
可是,谁又能想到,3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情景。
198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表明,西畴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48万亩,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5.24%。
对那个年代的情景,村组长刘忠恩记忆犹新,他指着远处的一座山,“那时大家都在砍树。为了生活,需要砍柴烧火。”
砍树的速度是惊人的,但是村民的生活依然很穷。环境越来越差,山变秃了,水也留不住了,到了雨季,就是大水漫灌,山脚的地都没法种。面临这种情况的不仅是江龙村,整个西畴的石漠山区都是这样。
同样是1985年,西畴县提出了“用30年时间绿化西畴大地”的目标。一时间,全县掀起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的热潮。
江龙村也是一样,“不能再走原来的老路”。这成为全村人的共识。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江龙村开始生态治理。
山上没树,那就封山育林;坡度大的土地不适宜耕种,那就退耕还林。每一户做饭没柴烧,大力修建沼气池;村民生活用水短缺,每一户都修小水窖储水……
为了防止继续砍树,江龙村还召开村民大会,把禁止砍伐树木写进了村规民约,谁砍树就处罚谁。
“当然有人不遵守,只要被抓住就重罚。”刘忠恩的叔叔当年悄悄砍树,结果被罚了3000多元,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
树种上了,规矩也立了,生态慢慢好起来。最直观的就是原本已经干涸的清泉在2005年的时候又有了新的水源。在雨季原来经常出现的山体滑坡、积水成涝的状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江龙村的村民并不满足于此,生态变好了,生活也要变得更好,要向生态要小康。在村党支部原书记、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的刘超仁带领下,全村村民喊出了“与其等着看,不如自己干;小康村是干出来,不是等靠要来的”的口号,率先在全县掀起了自建小康村的热潮。
既然种粮食不挣钱,那就试着种经济作物。“村子里有在外做生意的人,带回来了柑橘树苗。”2003年起,刘超仁、刘忠恩带着村民开始种柑橘。几年后,柑橘树挂果,收入可观,家家户户开始种柑橘。
柑橘要运出去,没有路是不行的。江龙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修路,每家每户出钱出工,把进村和入户的水泥路全部铺起来。运橘子的车一趟又一趟地在水泥路上来回穿梭,村民生活就一点又一点幸福起来。
到现在,江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柑橘,全村共种植9个品种,每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当记者问一直在做介绍的刘忠恩一年能挣多少钱时,刘忠恩伸出4个指头,腼腆地笑了一下,“至少4万元吧。”
走在如今的江龙村,家家都有小洋楼,山上有树林,地里有柑橘,“山上绿起来,村庄亮起来,群众富起来”的江龙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32%提高到如今的80.4%。
种下的柑橘与其他林木一样,满足了生态保护的需要,同时也为村民致富铺平了道路。江龙村探索出了一条“山、水、林、田、路、村”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路子。
“三光”不光了
“三光三光,树林全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过去的三光片区是石漠化重灾区。三光片区位于西畴县东南部,涉及6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面积50平方公里,曾经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达到86%。
老街村委会的老黑箐村小组就在三光片区中,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走在现今的老黑箐村,黄色的小别墅、宽阔的石板路,浓郁的民族文化迎面而来,一点生态破坏的痕迹都找不到。
杨朝富是苗族人,一直生活在老黑箐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准备将水抽到他的水窖里。
“我们过去都是和猪、牛、羊生活在一块的,这间屋住人,旁边的屋子就住牲畜。”杨朝富回忆前些年的生活,人居生活环境极其差劲,臭味熏天,而且村子周围树木砍光、石头裸露,随处可见的破败景象,“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穷则思变。三光片区包括老黑箐村在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封山育林、炸石造地,石漠化治理有了一定的效果,村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共十八大以来,西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三光片区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建设、水利设施、土地整治、道路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八大工程。
老黑箐村按照“八大工程”开始进行村庄整治。“房子重新修了,村里铺上水泥路,给每一家都修了水窖和沼气池,后来又把电引来,整个环境大变样。”杨朝富说。
不仅如此,老黑箐村还鼓励村民土地流转,种植烤烟或者外出务工,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
杨朝富就种了35亩烤烟,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说起现在的生活,“那真是好得太多了。”在三光片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果说木者村的炸石造地和江龙村的“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是西畴人向顽石抗争,向石漠化抗争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那三光片区的治理,就是西畴石漠化治理的第三步,“六子登科”治理模式。
——“山顶戴帽子”:封山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6000亩;
——“山腰系带子”:种植猕猴桃5000余亩,发展烤烟3000亩、三七1000余亩,种植核桃4000亩、李子等林果3000亩;
——“山脚搭台子”:建设“三保”台地2.2万亩,打造“石漠梯田”;
——“平地铺毯子”:对原来的基本农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改造,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
——“入户建池子”:安装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实施节柴改灶2000眼,维修沼气池810件;
——“村庄移位子”:实施美丽乡村建设9个、房屋改造680户。
如今的三光片区,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产业兴,石漠变绿洲;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星罗棋布,山区小水网遍布乡村田野;路网、电网、通信网通村达寨渐次铺开,彻底结束了出门靠走、照明靠油、通讯靠喊的历史;“三保”台地层层叠叠,特色产业点缀在漫山遍野之中,形成万亩石漠梯田壮丽景观,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呈现出勃勃生机和美好前景。现在的“三光”,不再是过去的光秃秃之地,而是有着美好的前景的光明之地。(本报记者 张一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11日 第 03 版)
干!西畴石漠变绿洲
图①:江龙村村民在采摘柑橘。 陈明凯摄 图②:“三光”片区居民正在搬开石头造土地。 吕德仁摄 图③:整治后的“三光”片区。 吕德仁摄 图④:岔河村面貌焕然一新。 吕德仁摄
当阳光洒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岔河村时,茂密的山林、平坦的道路、错落的民居、清澈的池塘,过去石漠化严重的岔河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漠水乡。
村民王海莲对现在的日子甚至有点“不可想象”。“过去我们都讲,‘吃粮靠救济、喝水远处挑、出门行路难、用钱到处借’,日子实在是太苦了。”王海莲回忆道。
苦日子是因为石漠化。西畴县是中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西畴75.4%的土地呈现石漠化状态,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不足0.78亩。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此地之后,留下了“基本失去人类生存的条件的地方”的评价。
困难没有吓倒西畴人民,依靠着“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西畴人民不畏顽石,不怕艰难,用勤劳的双手不断探索治理石漠化的路子。如今的西畴又有了当初“喀斯特绿洲”的模样。
向石旮旯要地要粮
“嘭!”一块石头被炸开了,人们赶紧把石头搬到土地边上垒成石埂。
这一场景来自西畴县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上世纪80年代的摸石谷,山峦裸露、岩石狰狞,山上无绿色,地里多乱石,土地夹在石缝中。“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春耕一大片、秋收一小箩,成年姑娘往外跑、成年伙子无老婆。”木者村是这样,西畴受石漠化影响的地方同样是这样。
“当时木者村是远近闻名的‘口袋村’。”木者村村民刘登荣说,所谓“口袋村”,就是拿着口袋出外借粮。村民往往农历正月一过就开始外出借粮,借一斤还两斤,年年缺粮年年借,年年借粮年年还。“石漠化严重,农民收成实在太少。”刘登荣感叹道。
许多活不下去的村民选择了搬走,离开这里。但是,过不了多久,这些村民又搬回来了。“哪儿都是人多地少,到了别的村也不会分给土地,就是一个外来户,不如搬回来。”刘登荣讲述着当时的情景。
可是,搬回来还是老问题,怎么活下去?漫山遍野的树都快被砍光了,石头裸露越来越严重,土地越来越少。怎么办?这个事儿一直压在刘登荣心里。
刘登荣当时20多岁,被任命为村里党支书不久。他原本是兽医,在当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他不待在木者村,他完全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可以走,但是其他人怎么办?”刘登荣心里装的是乡亲。他和党支部其他成员商量着村子的出路:搬家不如搬石头!把地里的石头炸了,搬开,改造田地。这件事也得到了西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决定了就开始干,但是村子里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这炸石造地,等于往石缝中抠土呀,能整的吃吗?”“几辈人都没有想过的事,你们怎么可能干成?”风言风语敲打着刘登荣的心。但是为了木者村,再难也要干下去。
刘登荣和同事们一同找老支书王廷位商量炸石造地的事。老支书一口答应并表示带头先在他家地里炸石造地。1990年12月3日,第一炮炸响了。
这一炸,把村民的热情也炸了出来。全村300多名村民投入到炸石造地的一线。
村民们先把石缝里的土抠出来放边上,将中间的石头炸烂铺平,再把边上的泥土均匀地铺在石块上,剩下的石块就垒在地边砌成石埂。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造地的现场壮观激烈。
经过105天的奋战,360亩土地从石旮旯里刨了出来,成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
第二年开春儿种下的玉米、烤烟到秋季大丰收,玉米亩产由过去的200多斤增加到了800多斤,烤烟亩均收入由原来的400多元增加到1000多元。“口袋村”变成了“余粮队”。
到1992年,木者村一共炸石造地600亩,除了种粮,还种植烤烟、核桃等经济作物。之前被砍光的山则全部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从那时起,“搬家不如搬石头”在西畴广为流传,木者村成为榜样。西畴的很多村寨纷纷效仿,向顽石开战,建设高稳产农田地,西畴人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了。
尝到甜头的西畴人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到2019年,西畴县共整治土地24.4万亩,新增耕地9046亩。
靠青山致富
山清水秀和穷山恶水,兴街镇江龙村的村民对这两个词是有着深刻体会的。
去往江龙村的路上,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树。每到收获的季节,黄澄澄的柑橘挂在树上,像是一个又一个金元宝。
可是,谁又能想到,3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情景。
198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表明,西畴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48万亩,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5.24%。
对那个年代的情景,村组长刘忠恩记忆犹新,他指着远处的一座山,“那时大家都在砍树。为了生活,需要砍柴烧火。”
砍树的速度是惊人的,但是村民的生活依然很穷。环境越来越差,山变秃了,水也留不住了,到了雨季,就是大水漫灌,山脚的地都没法种。面临这种情况的不仅是江龙村,整个西畴的石漠山区都是这样。
同样是1985年,西畴县提出了“用30年时间绿化西畴大地”的目标。一时间,全县掀起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的热潮。
江龙村也是一样,“不能再走原来的老路”。这成为全村人的共识。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江龙村开始生态治理。
山上没树,那就封山育林;坡度大的土地不适宜耕种,那就退耕还林。每一户做饭没柴烧,大力修建沼气池;村民生活用水短缺,每一户都修小水窖储水……
为了防止继续砍树,江龙村还召开村民大会,把禁止砍伐树木写进了村规民约,谁砍树就处罚谁。
“当然有人不遵守,只要被抓住就重罚。”刘忠恩的叔叔当年悄悄砍树,结果被罚了3000多元,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
树种上了,规矩也立了,生态慢慢好起来。最直观的就是原本已经干涸的清泉在2005年的时候又有了新的水源。在雨季原来经常出现的山体滑坡、积水成涝的状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江龙村的村民并不满足于此,生态变好了,生活也要变得更好,要向生态要小康。在村党支部原书记、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的刘超仁带领下,全村村民喊出了“与其等着看,不如自己干;小康村是干出来,不是等靠要来的”的口号,率先在全县掀起了自建小康村的热潮。
既然种粮食不挣钱,那就试着种经济作物。“村子里有在外做生意的人,带回来了柑橘树苗。”2003年起,刘超仁、刘忠恩带着村民开始种柑橘。几年后,柑橘树挂果,收入可观,家家户户开始种柑橘。
柑橘要运出去,没有路是不行的。江龙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修路,每家每户出钱出工,把进村和入户的水泥路全部铺起来。运橘子的车一趟又一趟地在水泥路上来回穿梭,村民生活就一点又一点幸福起来。
到现在,江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柑橘,全村共种植9个品种,每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当记者问一直在做介绍的刘忠恩一年能挣多少钱时,刘忠恩伸出4个指头,腼腆地笑了一下,“至少4万元吧。”
走在如今的江龙村,家家都有小洋楼,山上有树林,地里有柑橘,“山上绿起来,村庄亮起来,群众富起来”的江龙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32%提高到如今的80.4%。
种下的柑橘与其他林木一样,满足了生态保护的需要,同时也为村民致富铺平了道路。江龙村探索出了一条“山、水、林、田、路、村”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路子。
“三光”不光了
“三光三光,树林全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过去的三光片区是石漠化重灾区。三光片区位于西畴县东南部,涉及6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面积50平方公里,曾经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达到86%。
老街村委会的老黑箐村小组就在三光片区中,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走在现今的老黑箐村,黄色的小别墅、宽阔的石板路,浓郁的民族文化迎面而来,一点生态破坏的痕迹都找不到。
杨朝富是苗族人,一直生活在老黑箐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准备将水抽到他的水窖里。
“我们过去都是和猪、牛、羊生活在一块的,这间屋住人,旁边的屋子就住牲畜。”杨朝富回忆前些年的生活,人居生活环境极其差劲,臭味熏天,而且村子周围树木砍光、石头裸露,随处可见的破败景象,“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穷则思变。三光片区包括老黑箐村在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封山育林、炸石造地,石漠化治理有了一定的效果,村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共十八大以来,西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三光片区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建设、水利设施、土地整治、道路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八大工程。
老黑箐村按照“八大工程”开始进行村庄整治。“房子重新修了,村里铺上水泥路,给每一家都修了水窖和沼气池,后来又把电引来,整个环境大变样。”杨朝富说。
不仅如此,老黑箐村还鼓励村民土地流转,种植烤烟或者外出务工,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
杨朝富就种了35亩烤烟,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说起现在的生活,“那真是好得太多了。”在三光片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果说木者村的炸石造地和江龙村的“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是西畴人向顽石抗争,向石漠化抗争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那三光片区的治理,就是西畴石漠化治理的第三步,“六子登科”治理模式。
——“山顶戴帽子”:封山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6000亩;
——“山腰系带子”:种植猕猴桃5000余亩,发展烤烟3000亩、三七1000余亩,种植核桃4000亩、李子等林果3000亩;
——“山脚搭台子”:建设“三保”台地2.2万亩,打造“石漠梯田”;
——“平地铺毯子”:对原来的基本农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改造,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
——“入户建池子”:安装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实施节柴改灶2000眼,维修沼气池810件;
——“村庄移位子”:实施美丽乡村建设9个、房屋改造680户。
如今的三光片区,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产业兴,石漠变绿洲;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星罗棋布,山区小水网遍布乡村田野;路网、电网、通信网通村达寨渐次铺开,彻底结束了出门靠走、照明靠油、通讯靠喊的历史;“三保”台地层层叠叠,特色产业点缀在漫山遍野之中,形成万亩石漠梯田壮丽景观,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呈现出勃勃生机和美好前景。现在的“三光”,不再是过去的光秃秃之地,而是有着美好的前景的光明之地。
相关问答
私人信息被他人故意发至在网上,应该怎么办-找法网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人咨询过继续咨询同城律师律师推荐可能感兴趣文山律师文山市律师富宁县律师广南县律师麻栗坡县律师马关县律师丘北县律师西畴县律...
物业偷电怎么样处理_法律问答—华律网
[回答]偷电如何处罚,窃电行为是一种及其恶劣的行为,采用连接外线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方式逃避记电表的记录。这样的行为首先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能对其他...
跪求太原市清徐县各乡镇人口数?谢谢?
西畴县,面积1545平方千米,人口25万,县人民政府驻西洒镇。麻栗坡县,面积2395平方千米,人口27万,县人民政府驻麻栗镇。马关县,面积2755平方千米,人口35万,县...
你好!在家手机上一个人自己看黄片违法吗?会被网警抓吗?_法律...
[回答]自己在家看黄片,没有影响他人,法律并没有作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是不违法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
我们公司要上市了,老板每个月的工资要交个税,这个老板的工...
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聊天记录,并证明通讯工具的使用者是本人;6、手机短信往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往来的短信记录。(二)关于诉讼费一般...
辣妈计划骗了我的钱现在没有退款怎么能让他们退款-找法网
如果客服不允许同城律师律师推荐专业律师可能感兴趣文山律师文山市律师富宁县律师广南县律师麻栗坡县律师马关县律师丘北县律师西畴县律师砚山县律师找...
朋友在看守所里不是直系亲属的可不可以写信-找法网
建议积极配合处理同城律师律师推荐专业律师可能感兴趣文山律师文山市律师富宁县律师广南县律师麻栗坡县律师马关县律师丘北县律师西畴县律师砚山县律师...
在网上或者贴寻人启事会犯法吗?有没有规定寻人启事一定要家人...
[回答]寻人启事格式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标题寻人启事的标题通常由文种构成。如“寻人启事”。要以较大醒目的字体写于第一行中间位置。(二)正文寻人启...
你好!请问抢劫罪家属可以探望他吗?-找法网
户口簿同城律师律师推荐专业律师可能感兴趣文山律师文山市律师富宁县律师广南县律师麻栗坡县律师马关县律师丘北县律师西畴县律师砚山县律师找法网>法...
我想提取自己已对方的通话录音吗?-找法网
可以从通讯公司提取录音吗您好这个咨询通行公司,或者再次拨打电话索要留下证据...西畴县律师砚山县律师找法网>法律咨询>云南法律咨询>文山法律咨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