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编剧独家透露,有个主演走向悲剧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 刘玮)《大江大河》改编自阿耐小说《大江东去》,讲述了自1978 年起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里,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宋运辉(王凯饰)、雷东宝(杨烁饰)、杨巡(董子健饰)等人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该剧也让北京卫视夺得同时段收视冠军。新京报专访该剧编剧唐尧,他详细解释了对剧本做的改编,列举了与原著的不同。
宋运辉和爱人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宋运辉上大学的波折,让他在革委会中背《人民日报》,就是一个戏剧性设置。小说当中一笔带过的政审过程充斥着革委会主任说的“社会主义大学不是给他们家办的”这句话,在电视剧中,把这句话做成明确的设计,让宋运辉面对政审时遭遇困难,让他直面这种困难,突出这个角色和一个机构之间的不对等。唐尧认为,宋运辉虽然在1978年,但现在的年轻人也一样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第一次去外地上学、去大城市求职谋生,一个脆弱的少年第一次走出家门,就面临着一个他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把他内心的脆弱孤独和无助,通过这种直白的冲突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把人物内心外化的过程,是把文学性的叙述变成了影视化叙述。
金州厂
唐尧突出了水书记和宋运辉的危局,原本小说里的水书记并未大权旁落,始终高高在上,剧本把他设计成即将退休。通过这一老一小两个边缘人对金州厂的责任和爱,来凸显宋运辉执拗的性格,也用金州厂群众的漠视和僵化来反衬出宋运辉和水书记的积极和热血。
雷东宝感情
书中的雷东宝和韦春红原本是酒后乱性的邂逅,剧本把原本的肉欲之间的勾连改成了类似于两人内心的惺惺相惜,可以相互两肋插刀的一种关系。韦春红被塑造成一个“侠女”。
杨巡借钱
把杨巡从东北做生意的线索移植到了金州。这是为了增加他和宋、雷之间的勾连,杨巡借老李的钱也改成了借雷东宝的钱。
隐藏三个男主角阴暗面
在唐尧看来,原著作者阿耐写故事的方式更侧重于一种冷峻的旁观者的眼光,她把人物的内心用白描的方式分析叙述出来。“我更愿意看见人世间美好积极的一面,这些人物是有亮面和暗面的。”比如小说里更多写了宋运辉的隐忍和心机,唐尧更多表现他的坚韧。雷东宝和杨巡也是如此,“我更愿意看见他们亮色的一面,那些阴暗面不是没有,那些是原著中非常深刻的对人性的描摹。阿耐观察世界的角度更现实更冷峻,也更残酷一些,我要改变这种视角,给这些人物一些光,勾勒他的人生,这其实是改变叙事角度,这是改编最大的难点。”
不在每件叙事上均匀用力
全剧的节奏紧凑,第三集姐姐宋运萍和雷东宝初次见面,第八集两人就结婚了,第一集姐弟俩还因为家庭成分上不了学,第三集宋运辉宿舍舍友的大叔家就摘掉了右派的“帽子”,第六集宋家的“帽子”也摘掉了。
唐尧说,他偏好快节奏,《大江大河》是一个跨了十年以上的戏,三大主要人物的命运交织,几十个旁支人物的体量,造成了在每一个事件的叙事上需要做到快而不乱。如雷东宝、宋运萍之间的爱情,小辉在大学、在金州的命运,“在这些人物的命运节点上,我会着重笔墨,而那些能够一笔带过的戏,我也从不吝惜。我们就是大步地往前走,大江大河滚滚向前,没法在那些小的细枝末节上停留太多。”
知识点:伤痕和可乐
《大江大河》第二集,宋运辉在宿舍中,他的室友虞山卿拿出一本《及其它》,对宿舍里的其他人说:“我建议你们也应该看看,这本书太好了”。这本书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唐尧: 虞山卿读的伤痕文学,是我加进去的,是不断用各种细节突出时代的烙印。
梁思申口中那句“have a coke and a smile”,是可口可乐为纪念中美1979年建交而设计的广告词,这是原著还是改编时添加的?
唐尧: 我不喜欢旁白,也不喜欢打一个1979年的字样,我愿意通过镜头语言的细节、人物的生活状态,来告诉大家这是在哪个时代。梁思申拿出可口可乐来说出那句广告词,是改编时增加的。梁思申有一个在美国的外公,也通过一罐可乐交代出来。海外关系既折射了人物的身份、背景,又折射了时代特点。
角色剖析
宋运辉 体现不同时代人的共同情感
“单纯、固执、执着”,王凯用这三个词来形容宋运辉的性格,在乡下插队的宋运辉每天除了养猪就是读书备考,上了大学则一心学习、进步,进了工厂则孜孜不倦地钻研技术。他心思单纯,做起事情来心无旁骛,被同事寻建祥打趣是“累不死的宋运辉”。这种不服输甚至有点傻乎乎的韧劲儿一直贯穿了宋运辉的整个奋斗历程。
宋运辉是一个“外界环境很嘈杂的时候也可以保持安静的人”,王凯解释说,在其他剧组拍戏之余愿意和大家多交流,但在拍《大江大河》期间却极少参与聚会。在生活上也“做减法”,就为了让自己能保持“安静下来”的宋运辉式状态。
★编剧阐述:宋运辉在那个环境里无助而虚弱,像每一个经历过少年时代的人一样,每一个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其实我们在求职,我们在走入社会的时候,都经历过这些脆弱的少年人和庞大机构之间的不平等的对话,也许是一个公司的人事处的面试官,也许是一个政府机构办迁户口的办事员,也许是一个学校里不怎么待见你的老师。这是不同时代人的共同情感。
雷东宝 粗豪之外也有狡黠一面
剧中的雷东宝是一个退伍军人,有着天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家乡穷困的面貌,“要让小雷家过得比城里还好”便是他最质朴的愿景。在杨烁看来,“他是军人,雷厉风行,敢爱敢恨。他有担当,他觉得自己身上承担着责任。大部分人活着都有一个目的,体现自己的价值,雷东宝也一样。”虽然文化水平有限,雷东宝却十分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也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当他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就会去请教别人。他是一个能听进去话的人,也是一个很爱琢磨的人。”
雷东宝除了扣人心弦的农村改革之路,与宋运萍的爱情之路同样动人。谈及剧中感情,杨烁用了两个词加以总结:真挚,纯粹。“人这一辈子就应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一个人必须一直刻在你的心里。就像祖辈、父辈的爱情,单纯又质朴,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编剧阐述:我是在原著里粗豪的一面之外,着重写了他的狡黠,作为一个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他不可能没有这种狡黠,他的管理方式,他的勇于创新,这其实是小说当中已经写得很突出的。至于杨巡,我改变了他创业的地点,其实是为了增加人物之间的勾连。
宋运萍 善良坚韧、外柔内刚
“善良坚韧、外柔内刚。”童瑶这样总结宋运萍的人物特质,如果说宋运萍和弟弟宋运辉之间是互相需要的一个支撑,爱人雷东宝则是宋运萍的一个依靠。童瑶用“肩膀”来形容雷东宝对她的意义,因为弟弟上大学走了,爸爸的性格受那个年代影响会比较胆小怕事,但有了雷东宝站在她身后,日子就变得很不一样。
雷东宝于宋运萍而言是肩膀,宋运萍对雷东宝来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贤内助”。“我觉得他们俩是互相扶持、互相欣赏,也非常尊重彼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在我看来非常理想的夫妻关系。”童瑶认为,宋运萍作为一个女人,在遇到事情时即使内心着急慌乱,但表现出来还是很淡定、并想办法主动去沟通解决,这也是她能够成为雷东宝自始至终精神支撑的重要原因。
★编剧阐述: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离世得比较早,我尽量在她离世之前给她加戏。譬如说突出了她把上大学的名额让给弟弟,她卖掉辫子为弟弟买衬衫。重点的改编还包括几次宋家姐弟的戏,比如宋运辉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在树下和姐姐的对话,宋运辉在金州厂工作不如意,被强制放假回家,和姐姐又在同一棵大树下对话,这两场戏遥相辉映,是姐姐对弟弟人生影响的一种概括和凝练。宋运萍和雷东宝的一些爱情戏、撒糖戏也丰富了不少。设计这些戏的目的是想让宋运萍去柔化宋运辉和雷东宝,她是这两个强人身上的刹车片,她也是这两个强人的一种保护,既是他们的软肋,也是他们的铠甲。宋运萍离开世界之后,宋运辉再没有机会向这个世界去表达自己的委屈,但是还好,宋运辉有机会在不断地完善他的人格,宋运萍的离世对雷东宝的影响更大,她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倾听雷东宝不如意不开心的那个人,是能够替雷东宝在前进当中摔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后去给他疗伤的人。这些伤痕都会影响到雷东宝为人处世的方法,宋运萍可以抚慰他,失去了宋运萍的雷东宝再没有机会去哭了,所以他只能到坟前去宣泄自己。雷东宝从此之后变成了一个执拗的,甚至为了做成自己的事情不惜代价的人,这为他将来的命运悲剧埋下了隐患。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
张居正两个故事,诠释何为良师高徒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中国文化中,师生关系很特殊,正好读明史时读到张居正与老师和学生的故事:他的一生恩师顾璘,他的得意门生于慎行,两个故事,均非寻常,不由思考一个话题:
何为良师?何为高徒?
一
先说顾璘的故事。
顾璘是江苏吴县人,从小就是著名的才子,也是个有性格的才子,21岁中了进士,开始进入仕途,当河南开封知府(从四品)时,得罪了大太监刘瑾的亲信、镇守河南的权阉廖堂,给打入锦衣卫狱。看过电影《绣春刀》的都知道,锦衣卫狱是个很可怕的地方,但顾璘确实清白,出狱后,贬为从五品的广西全州知州。但牛人总是不怕挫折,顾璘最后做到了正二品的南京刑部尚书。一个历经世态炎凉、人生经验丰富的沧桑男子。
1537年,明嘉靖十六年,顾璘任从二品的湖广(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和河南小部分)巡抚,遇到了一个比他更牛的才子。
这个才子时年13岁,从小就有“神童”美誉,他在前一年通过童试,考取了秀才,这次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以他的才华,“中举”是轻而易举的事。在明清两代,“中举”可了不得,意味着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有个“范进中举”的故事,起初人人都瞧不起范进,但他一旦中举,亲戚邻里包括他那个势利的岳父,都去奉承他。
顾璘见到这位神童,欣喜若狂,但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不让他中举。
这个神童,就是张居正,日后他成为有明一代最牛的人之一。张居正,1525年生于江陵县(今属湖北荆州),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朱东润在《张居正大传》中写道:“这时居正的声名,在湖广已经很大,所以主考给他临时的口试,和平常的形式不同。单凭居正的年龄和声名,原有中举的希望。但是因为湖广巡抚顾璘底主张,这次却没有成功。”顾璘是怎么考虑的?《张居正大传》中说:
“他认为十三岁的孩子就中举人,以后便会自满,反而把上进的志愿打消,这是对于居正的不利,因此主张趁此给他一些挫折,使他更能奋发。他和监试的冯御史说:‘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这是御史的事,一切请你斟酌罢。’这次居正的考卷,很得湖广按察佥事陈束的欣赏。陈束极力主张录取,但是监试御史想起顾璘的吩咐,竭力拒绝,居正竟没有录取……”
神童张居正的少年中举之路,就这么给切断了。三年之后,他16岁,再次参加乡试,顺利中举了。恰好此时顾璘正在安陆督工,张居正到安陆去拜见他,顾璘很高兴,有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把自己腰间围着的犀带脱下来,赠给张居正。中国古代官员穿的衣服、束的腰带,根据官阶品位,有着严格限定。在明代,一品玉,二品犀,对于16岁的张居正来说,这是珍贵的赠品,更珍贵的,是顾璘的赠言:
“上次你本来就可以中举,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了你三年,这是我的错,但是,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做伊尹,要做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
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曾辅助商汤灭夏朝;颜渊即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终生未做官,但后人对其品德推崇有加,被后世尊为“复圣”。顾璘对张居正的期望,是他成为一个“伊尹+颜回”式的伟人,既能建功立业,又有高深学问和高尚品德。
顾璘留张居正吃饭,还把自己的儿子叫出来,告诉儿子:这个是荆州张秀才,“他年当枢要,汝可往见之,必念其为故人子也。”
他的预言很准确。但这位经历过官场大风大浪的高级官员欢喜之余,仍然有些隐忧:张居正16岁中举,还是太早了点……
二
再说于慎行的故事。
于慎行是山东东阿人,从小就是个又聪明又勤奋的孩子,17岁便考中举人(比张居正晚一年)。他的性格中也充分具备山东人的执拗与实诚之特征,中举后,主考官对他特别青睐,就提议:在鹿鸣宴(类似于今天高考发榜后的谢师宴,但更有仪式感)上,为你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何等锦上添花的美事。但于慎行说:冠礼乃人生大事,需要父亲知晓并同意,他不知道此事,所以,谢谢了。
20多岁的时候,于慎行就成为皇帝的讲官(这个职务一般由胡子一大把的资深学者担任),有一天,皇帝拿出宫中珍藏的历代字画,让讲官们在上面题诗。于慎行的字写得一般,他就作好诗,口述后请同事代写。皇帝一看,这诗好,字也好。于慎行如实回答。皇帝很欣赏他的诚实,题写了四个大字“责难陈善”赠他,意在鼓励这位年轻官员平时多给皇帝指出缺点提出建议。
于慎行字“无垢”,一生道德人品,都在追求无垢的境界。这方面,充分体现在他如何处理跟恩师张居正的关系。
万历初年,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皇帝年仅10岁,大小事均由张居正做主。因此,张居正一度成为大明朝最有权力的第一人,他得以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拯救大明于危难中,实现了“中兴”。但权力太大,并不是件好事,张居正变得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也为自己死后遭受清算、差点被开棺鞭尸埋下了祸根。这段大起大落过山车般的历史,正是典型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之命运悲剧,也是对人性最好的检验。
于慎行是张居正最欣赏的学生,但他无疑也是“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典型。
张居正专横,引发反弹。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恣不法,结果被下狱谪戍。朝中官员都害怕张居正之势,不敢再见刘台。于慎行不管这些,亲自登门看望刘台。张居正倒不是心胸狭隘之人,这事忍了。
但首辅大人忍无可忍的事来了:他的父亲去世,按明朝规矩,官员此时必须尊制守丧,所谓“丁忧”,但张居正正在权力巅峰,怎舍得辞职放下一切回江陵老家待上两年多时间?但如果不辞职回乡,又有违孝道,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怎么办?张居正熟悉律令,就指使门生提出“夺情”,即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本应丁忧的人为官。皇帝批准了这份“夺情”的申请,结果举朝大哗,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要求皇帝收回成命,酿成了著名的“夺情事件”。
张居正很恼火,以粗暴手段来对待反对的官员,但他发现:自己的得意门生,于慎行,也是强烈反对者之一,张居正怒了。一时下朝的时候,张居正截住于慎行,劈头就责问:“子吾所厚,亦为此也?”(见《明史于慎行传》),意思是:你是我的学生,我历来待你不薄,你为何也要跟着那群人胡闹来为难我?于慎行从容答道:“正以公最厚故耳。”正是因为您对我好,我才会这样。
沉溺于权力欲望之中不能自拔的张居正,哪里会细细琢磨学生的心里话?暴怒之中,拂袖而去。
张居正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在过世前十天,还被加封为“太师”,为有明一代唯一一位在生前受封此职之人。但风云突变,张居正迅速被污名化,张家被抄家,张氏一族,从天堂跌落地狱,时人避之不及,但此时于慎行又挺身而出,冒着触发皇帝雷霆之怒的风险,为张居正鸣不平,他写信给平素与张居正有私怨、此次奉命如狼似虎般前往江陵查办此案的侍郎丘橓,“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请丘橓念及张居正80多岁的母亲和尚未成年的幼子,不要过于苛厉,给他们留下活命的机会。
在于慎行带头的努力下,皇帝让步了。张居正没有沦落到死后被鞭尸的惨境,他的家人,也没有被赶尽杀绝。
三
在今天,再读顾璘与张居正、于慎行与张居正的故事,深切感受到:为他人着想,不仅需要善良,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中国古代强调“天地君亲师”,师生之情,是古人在血缘与婚姻之外最为看重的亲密关系,尤其在古代官场,师或生,皆是极其重要的人脉资源。我们能在史书中,读到师生互相利用甚至狼狈为奸,读到师生恩断义绝甚至反目成仇,但也能够读到师生肝胆相照、同舟共济,还能读到像顾璘对于张居正这般苦心孤诣,读到于慎行对于张居正这般真心实意。
何谓“苦心孤诣”?顾璘不是去打造一个神童的神话,不是去炮制一个“13岁中举”的传奇,而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为大明朝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所谓“少年不能顺,中年不能闲”,顾璘是一个人生经验极其丰富的过来人,太了解“伤仲永”的悲剧故事,在开国气象不再、时局岌岌可危的当下,急需用人。他不愿意看到一个天资过人的栋梁之材,因少年得志而浮躁傲娇,因得意忘形而放弃磨砺,最后沦落为唐伯虎那样的风流之辈,空有一身才华,却最终在勾栏瓦肆、醇酒妇人中消磨一生。
顾璘初遇张居正,正是后者冉冉上升、光环耀眼之际,顾璘毅然决定让他晚三年再中举,打磨一下他的锋芒,销蚀一下他的自得,阻挠一下他的顺境。对少年张居正而言,这是弥足珍贵的一课:毕竟,人生多坎坷,一个人,实质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何况在大明朝云谲波诡、凶险重重的官场,如果对人生顺境充满不现实的期待,缺乏千锤百炼、咬牙坚持的心理预期,那会死得很惨。顾璘此举,还告诉张居正:一个人,不是光有才华就行的,要坚强自律,内省不足,方能披荆斩棘,坚强前行。
从常人的理解,顾璘此举,很可能是吃力不讨好,并不一定为当事人理解,甚至误解:谆谆教导不就行了么?何必取消人家中举资格呢。但这恰恰是顾璘的苦心孤诣,一个杰出的人生规划师。好在,张居正毕竟是张居正,他得知实情后,感动不已,许多年后,他身居高位,更能理解顾璘的苦心:“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让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何谓“真心实意”?于慎行坚持在任何场合,都讲真话。讲真话,特别不容易,甚至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张居正权倾天下时,因为“夺情”一事,于慎行讲了真话,无疑让张居正大为恼怒,以师生之谊逼问于慎行,但于慎行的逻辑是:正因为你是我的恩师,正因为你平素厚待我,所以,我必须要提醒你,此刻舆情汹汹,你若看不清形势,一意孤行,会让自己失去民心。遗憾的是,此时的张居正,已经被权力麻醉,不再是站在顾璘面前、一番话后热泪盈眶的16岁少年了。
张居正死后惨遭清算,完全出于皇帝旨意,谁都能看清楚风向,下面执行者,手段愈残酷,愈能显示自己忠君,比如荆州江陵地方官,早几年在张居正回乡时,长跪迎接,恨不能变成孙子,如今听说皇上要抄张居正的家,京城抄家的人还没来,他们就先动手了,把张府老幼妇孺关进黑屋,断粮断水,任其自生自灭,等京城的人赶到,打开黑屋,惨不忍睹:已经活活饿死十七口,其中有三名婴儿。京城办案人员更残酷,张居正长子张敬修不堪严刑逼供,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后自杀:“丘侍郎、任巡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何忍陷人如此酷烈!”
丘侍郎就是丘橓,张居正当权时,他不被重用,如今正好找到泄愤机会。相比之下,于慎行的人品,不知比他高了多少。在“夺情”事件中,于慎行因为说真话,也受到张居正打压,但在墙倒众人推、不推不正确的时候,于慎行没有附和,也没有沉默,而是大声疾呼,为张居正鸣不平,为张氏族人求宽恕。因为张居正是他的老师,更因为他坚持自己的逻辑:张居正于大明有大功,虽不符他生前众人吹捧之盛誉,但也没有他死后你们骂的这么差。这个意思,他在给丘橓的《与邱侍郎书》中写得非常明确:
“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
“皆非情实也!”五个字,真是一针见血!
老师对学生,最看重的是“成长”;学生对老师,最看重的是“回报”。顾璘作为老师帮助张居正成长,于慎行作为学生对张居正的回报,不同寻常,令人感佩,可贵之处,是无私,他们只为张居正着想,没有丝毫个人利益。
这就是良师。这就是高徒。张居正是幸运的。
四
张居正也是不幸的:他有一个更重要的学生,明神宗朱翊钧。这对师生,堪称失败的老师、失败的学生。
朱翊钧登基时只有10岁,生母李太后属于“虎妈”一类,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老师,当然要选最好的,非张居正莫属了。朱翊钧对张居正也非常信任,“而大柄悉以委居正”,对老师也尊礼有加,言必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无论是君臣,还是师生,均是难得的佳话,但为何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却差点把张先生给开棺鞭尸了呢?
说来说去,还是师生之谊,在封建皇权之下的变异。作家熊召政在长篇小说《张居正》中曾写过这么一段:
“朱翊钧长吁一口气,叹道,‘张先生铁面宰相,何等了得,然也——难逃一死。’
“张鲸听出皇上的话中含有几分幸灾乐祸,他揣摩皇上对张居正的感情非常微妙:既敬重又憎恨,既依赖又忌惮。敬重的是张居正作为顾命大臣,十年来把个混乱溃败的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憎恨的是张居正对他要求太严,特别是万历六年的那道《罪己诏》,让他脸面丢尽;依赖的是张居正作为他的师相,十年来不仅事无巨细一一施教于他,而且替他排除所有的艰难险阻,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移山心力;忌惮的是张居正独揽朝纲功高盖主,如今天下官员,都议论他这位太平天子,之所以能够端居廊庙四海威服,就靠着张居正这位铁面宰相……尽管张居正严守臣道,对他礼敬有加,但他在张居正面前,总是小心谨慎,像一个生怕做错事情的小媳妇。处理朝政,他对张居正言听计从,但每签发一道圣旨,他又怅然若失——皆因张居正的票拟,他不敢擅改一字……如今,这位宵衣旰食不苟言笑的宰揆,眼看就要油干灯灭撒手而去,皇上在悲痛之余,有几分幸灾乐祸也是情理中事……”
张居正死了,朱翊钧解脱了,再没人管教他了,他从一个勤奋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懒惰的皇帝,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党争持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而东北,崛起了努尔哈赤。大明朝可谓千疮百孔,却没有张居正这样的强人来力挽狂澜了。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自古帝师难为。帝师从来只敢教皇帝如何当皇帝,却不敢教皇帝如何做人。因为“君权神授”,皇帝从来就被视为道德模范,何需人教?但恰恰悲剧的是,许多皇帝品德都有问题,品德有问题却君临天下,注定了封建王朝的悲剧。像朱翊钧,品德是大大的有问题,他恨张居正“威权震主”,借清算他来显示自己才是真正掌握权力的人,对人不对事,他任性到凡是张居正赞同的,他都反对;凡是张居正反对的,他都赞同,张居正苦心推进的改革,全部废止……所以,这个有明一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实质上自毁长城,几乎推倒了张居正的一切努力成果,令人扼腕长叹。
朱翊钧品德差,还在于他身为皇帝,拥有天下,居然还是个贪婪的财迷。比如,他强征矿税,是他在位期间的一大硬伤,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朱东润在《张居正大传》中写道:朱翊钧为什么要抄张居正的家,是听了诬告“金宝万计,尽入张府”,“这两句,注定张宅抄家的命运。明朝的法律,抄家只有三条:(一)谋反,(二)叛逆,及(三)奸党。居正的罪状属于哪一条呢?不管他,查抄底诏令下来了。许国说:‘无令后世议今日轻人而重货’;这才是一针见血之言。”
事后,朱翊钧很郁闷:抄了张家,并没有抄出多少财宝……
轻人而重货——张居正培养了这么一个皇帝学生,确实失败。但这能怪张居正吗?著名学者韦庆远著在《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一书中揭示:张居正要推行改革,不得不集中权力,但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而无所制约,势必要引来皇权的反噬,酿成悲剧,张居正死后的凄惨正好诠释了此点。
五
历史最终为张居正正名,明神宗朱翊钧死后两年,朝廷给张居正恢复了名誉。《明史》盛赞他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梁启超更评价他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张居正于历史有大贡献,但正如《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书中所言:他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但他同时也存在“失误、失律和失德”。他的光芒,掩盖了“失误、失律和失德”,他听不进于慎行真心实意的劝诫,也没有顾璘式苦心孤诣的点拨。遗憾的是,只有一个顾璘,只有一个于慎行。
自古至今,良师难得,高徒难得。(关山远)
相关问答
沙特王子有多少个?沙特阿拉伯能娶几个老婆?-红网问答
沙特王子有多少个?5千多个王子。这得益于老国王,沙特老国王是开国国王,是个真正的强人,光老婆就娶了38个(不算情人),生了127个孩子(其中58个儿子);...
胃里部分腺体反应性增生_千问健康
你好,我最近感觉胸痛为隐痛性,挺胸或胸部收缩时有明显感觉。位置在病历本中是写“剑突”附近。这个该怎么治疗呢,感觉心理很是不放心是的,是不是什么大问题呢我好...
也门政府内部火拼,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也门南方过渡委与哈迪总统领导的政府军在亚丁火并,这里有如下看法供参考:1、利益之下,没有道义和大局。火并的双方均是胡塞武装的对立面、沙特为首联军的...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为什么突然辞职?
对于哈萨克斯坦甚至全世界来说,3月19日注定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因为执政将近29年、现年78岁的“中亚强人”、哈萨克斯坦“终身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突然宣布辞...
找一个嗓门大的老婆是什么体验,邻居小孩都怕吗?
看到题目不厚道的想到了老婆的一些趣事,拿出一条分享,搏君一乐!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阴雨连绵了一整天,终于在晚饭后见晴了,家中憋闷,当然要出去走走。小...不...
吃过亏后,你想告诉女人哪些忠告?
1.不要嫁给原生家庭很糟糕的人。2.男人在床上说的话听听就好,认真就输了。3.婚前就处得不舒服,那么婚后生活必定一地鸡毛。4.谈恋爱要慢一点,时间可以挡住...
最丰富的,莫过于月光了。那真的是一泻千里漫山_作业帮
晒月亮丁立梅乡村的夏夜是丰富的,最丰富的,莫过于月光了。那真的是一泻千里漫山遍野呀,奶油样的,听得见汩汩流动的声音。远处的田野、小径,近处的树木...
电磁波的微观波动方式.光学强人来!电磁波是横波,这我知道.现...
[最佳回答]关于光的微观运动详情我有点研究,并且通俗易懂.但是,我建议你打个“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词条搜一下.不行的话我再给你细讲关于光的微观运动详...
特朗普口头说戈兰高地应是以色列主权,就能算美国承认了吗'?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特朗普口头承认戈兰高地属于以色列,其实没什么新鲜的,这只不过是美国在中东政策的延续,是继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到耶鲁沙冷之后的再一...
强光手电筒适合晚上钓鱼吗?
夜晚钓鱼时,不要拿着强光手电筒乱晃,要知道,淡水鱼怕光,它们一般会在弱光处进食,建议,夜钓灯具尽量选择蓝光或者弱光。此外,晚上钓鱼不要胡乱走动,要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