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的军队怎么进行军事通讯?1838年1月6日摩尔斯测试电报机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古代近代的军队怎么进行军事通讯?1838年1月6日:美国发明家摩尔斯在新泽西州首次测试成功他发明的电报机。
古代发明电报之前,军队用什么方式进行远距离信息传递?
二战期间,通讯设备比以往都发达得多。
大体上,军师一级大部队相距较远,通常使用无线电报同后方的基地联络,互相之间也是如此。
只要有条件的话,联络尽量使用有线通讯,也就是电话,毕竟这样更直接,更快捷。
为了实现这个无线电报通讯,各国发明了繁杂的技术,仅仅一个加密技术就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的精力。
无线电报的主要问题是效率较低。
无线电报的内容不能太长,只能简单明了。就军事作战来说,一些信息的传递没有办法很简单,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另外,所有的军用无线电报都必须加密传输,无论加密还是解密都要花费时间。尤其是军队使用复杂的加密方法,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会严重影响通讯的效率。
即便如此,无线电报还是最有效的远距离通讯方式。
当然,无线电报只是一种补充,更多时候要依赖有线电报。
各国为了军事目的,在一战之前就建立了完整的有线电报网络,也铺设了大量的海底电缆。
虽然有线电报需要繁杂的布线,但通讯质量比无线电报要好得多,也不受天气的影响。
总之,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的结合,可以实现大军团、大部队的军事通讯。
团以下的通讯,则高度依赖野战有线电话。
以前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是通讯兵先行。
部队行军驻扎之前,通讯兵就必须将有线线路部署完毕。
很多国家是部署到营部,有的国家军队甚至部署到连一级。
野战电话通讯质量比较好,几乎等于面对面交谈,保密性强,是最好的通讯工具。
不过激烈战斗的时候,士兵不可能背着电话机、拖着电线前进。美军解决的方法是野战无线通讯设备,常见的是无线电步话机。
这种步话机可以维持数公里,类似于今天的对讲机。
仅仅摩托罗拉公司的SCR-536步话机,美军就装备了13万部。这玩意重达2.3公斤,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轻便了。最大通讯距离为4.8公里,实际上通常在2公里以内有比较好的信号。
在复杂地形比如森林、山地,通话距离可能锐减到几百米。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几百米,对于一线作战部队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没有步话机的时代,部队只能依靠通讯兵在火线上传递信息。因此通讯兵是最危险的兵种,服役一段时间没被打死,就会得到勋章。希特勒的二级铁十字勋章,就是送信得来的。通讯兵死活尚且其次,关键是靠人送信的效率极低。
SCR-536步话机装备以后,美军一直配属到排。
美军还发明了SCR-300步话机,也是装备了高达5万部。它更为沉重,可以达到15公斤重量,只能背负在身上,不能手持,但通讯能力更强,可以达到5公里。
从此以后,美军连排级通讯都不需要士兵传递消息,有了步话机就可以。这是划时代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那么,古代军队怎么实现远距离通讯?
大体上是这几种:
第一, 击鼓、狼烟。
这主要用于古代驻守的部队,以驻守长城的部队为主。
古代历史记载,一旦长城遭遇异族骑兵的攻击,负责守卫这段的官兵就会释放狼烟。这是点燃干草,形成笔直的烟。传说中,点燃狼粪的烟是笔直的,这种烟被称为狼烟。
相邻的关卡看到狼烟后,也会一同点燃。这样短时间内,狼烟就会连成片,后方指挥中枢就知道被入侵了。
不过狼烟的方式过于单一,只能传递敌人进攻这一个消息。当时发明了击鼓的方法,也就是这个要隘的士兵会敲出鼓点,相邻的关卡士兵也同样敲击,这样一个个传下去。指挥中枢会根据鼓点的不同,得到敌人的规模,进攻方向等等关键信息。
击鼓的最大问题是,声音传播的距离有限。由此在塞外一些经常刮风的地区,依靠鼓点传递信息不靠谱,只是偶尔使用罢了。
第二, 八百里加急。
这是古代常用的军事通讯方式,也是当时最为有效的方式。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正规军,必然会使用八百里加急。具体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了,就是采用快马和驿站的方式。
一旦有什么消息需要传递,快马就携带信件高速奔跑。马匹沿着官道奔驰,每隔几十公里就会有驿站,可以更换马匹和骑手。从古至今对于八百里加急都有严格的规定,骑手或者驿站人员耽误重要信息的传递,最严重的惩罚是绞刑。即便是日常不太重要的信息,也不能有任何耽搁。大唐法律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大唐的政府规定,快马每天必须奔跑180里左右,紧急军情则要求300里。
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八百里加急只用了6天时间,将信息传递到了3000里外的长安。快马每天的传递速度,高达500里,相当于今天的220公里。这个速度是比较惊人了。
军事作战期间,信息的传递仍然依靠快马,也尽量依靠现有的驿站。
只有完全进入敌人境内作战时,才无法使用驿站,只能用快马了。一般传递信息的骑兵会携带多匹快马,期间不断更换,以保证奔跑速度。好在古代大军作战,相距不可能太远,无非是骑马奔跑一二天而已。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战斗力强悍,重要原因就是快马通讯能力。
资料这么写:成吉思汗为此专门建立了“箭速传骑”,在打仗的前线到自己的“汗帐”之间设立驿站,让轻骑兵随时传递战场信息。这些“箭速传骑”是古代最快的驿马系统,一天能行进200里。蒙古西征时期,成吉思汗随时能得到前线的最新信息,调配军队歼灭敌人。
第三, 信鸽。
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飞鸽传书一直是比较可靠且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
野生鸽子天生有归巢的能力,具有通讯的潜力。经过训练的信鸽,可以在上百甚至上千公里外飞回自己的家,最重要的是速度还很快。学者认为普通信鸽可以达到每小时48公里的飞行速度,急速可以达到95公里。这个速度,比八百里加急要快好几倍!
常见的军用通讯距离是一二百公里,信鸽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就可以飞到。
直到二战期间,苏联、德国、英国甚至美国,都曾使用信鸽传递消息。
不过,信鸽的信息传递有缺陷,就是鸽子只能归巢,方向是单一的。信鸽传书,只能用于在外作战部队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不能反向操作。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古代军事通信史
通信是保障军队指挥的基本手段,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国,军事通信是采用什么手段来进行的呢?李白的诗《出白蓟北门行》,其中"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这些句子,多少描述了当时的真情实况。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古代军事通信活动就已文字记载。最初采用的是原始的音响通信方式,人们借助锣鼓、号角等能够发出响亮声音的器物传递信息。据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境内),边境每遇敌情,守将便命令戍卒击鼓,一站一站传声到殷都。
继商而立的周朝,普遍采用烽燧报警这种办法取代了前者。所谓"烽燧报警",是指古代各国从边疆到腹地每隔一定距离筑起一座土高台,台上树有桔皋,桔皋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每逢夜间遇警,守台人就点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邻台传递消息.称为"烽",白天遇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柴,以烟示意,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远远就能望见,还常用狼粪代替薪柴.研以"燧"又别称"狼烟",烽燧制度的确立意味着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庞大而完善的军事通信网。它所传递的军事信息也具有相当的严肃性。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领兵救援。不得耽误,西周末年,周幽王想博得褒姒一笑,不顾规定随意点燃烽火,欺骗各地诸侯前来勤王,结果真正遭到异族入侵时,无论烽火烧得多旺。也无援乓到达。衍出一段 "千金一笑,国破家亡"的悲惨故事。
为了用简单的烟火信号表达更多的内容,长期实践过程中,还摸索出许多详尽具体的使用办法。东汉木简《塞上烽火品》记载,当时朝廷制定有临敌报警和举烽火的联防公约。规定在匈奴入侵不同地方、人数、时间、意图、变动以天气异常的情况下,各塞如何举烽火,如何传递应合,发生错误如何纠正等等。因为烽火报警迅速及时的性能,直到明朝后期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它也就一直沿用不衰,是我国古代军事通信的基本方式之一。
然而,再巧妙的锣鼓,再多变的烟火也无法完整表达深刻繁杂的军事内容。在发明文字并使之逐渐普及之后,依靠畜力(有时靠船或人徒步)传递军事文一书的通信方式慢慢占据了支配地位。我国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人乘车马输送文书,史称"驲传"。春秋战国之际,驲置(即后世的驿站)已经遍设于各国,每30里为1站(也有50里的),负责转送政治军事消息。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建立以后,在密布全国的公文转递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东汉以后,单骑马递代替了速度较慢的车传。信使手持赤白囊为标志,拍马飞驰,每天可行500里,若是日夜兼程,更能达1000里之遥。有了这个保证,偏远的地方官员想巴结皇帝,进贡龙眼、荔枝类容易变质的水果,也用驿骑昼夜传送,献入宫中,犹自鲜嫩如初。
唐朝把驿传直接隶属于中央兵部,由驾部郎中、员外郎管辖,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视程度。宋朝更以士兵充当驿卒,全面实施军管。不过这时的驿传主要是官府的客运系统,而原来的紧急军情要件,改由新设立的急递铺传送。急递铺之设距离不同,25里一铺为最长,10里一铺为最短(为了加强对辽防御,宋辽边境的铺多在10里之内,有的仅1里)。通常每铺设铺长1人,铺兵12人。军事上重要的铺,兵卒多达100人。在传递速度上,宋朝比前朝稍慢,日行约400里。熙宁年间增设金字牌急脚递,以木牌朱漆金黄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此外水路交通线和沿海地区还设有水递铺和水斥堠,乘船递送军事牒报。元代的急递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元人每10里、15里或25里设一铺,有铺长1人,铺卒5人,10铺设一邮长,京城则有总急递铺提领所,管理全国各地的急递铺。投送军事文书时,铺长须以文书到铺时刻记于封套上,然后用绢囊贮装,夹板夹好,再包以漆绢。铺卒悬铃持枪,夜晚则持炬火急行。所过之处行人车马闻铃远避,前铺铺兵也要赶紧出门等候,接受文书传往下一铺。明代急递铺管辖路程一率缩为10里,每铺有铺司1名,铺兵要路10名,并增添日晷,用来勘验公文到、传时刻。递送方法仿照元制。
清代是我国古代驿传制度最完备的时期,通信机构的名目也愈加繁杂。驿传掌于兵部车驾清吏司。下面主要分两大系统:一是铺,仅限于各省腹地走递军事公文,属于厅、州、县管辖,每铺设铺夫、铺兵。从北京到各省的铺,又叫京塘。二是军报站、军塘和台,是清政府出于三北地区边防需要,设立的专用军事通信网。军报站一路由京城西去接张家口、阿尔泰军台,传送北路军报;一路由山西、陕西、甘肃出嘉峪关,接西路军报;东北地区则负责当地军报。嘉峪关外(现蒙古、新疆等)另设台和军塘,连接北路军站。清代军事文书传递速度,分为日行400、500、600里几种,视情况由发出官司签明。
相关问答
古代的通信方式和现代的有什么不同?
古代通信方式与现代通信方式在传播媒介、传输信息量大小、传输时效与效率和传输距离等方面有区别:1、传输媒介不同。古代通信诸如飞鸽传书、烽火狼烟等是通过...
请问有谁知道关于古代通信有关的诗句啊?要快呀~!如题,谢谢了?
唐朝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遣我双鲤鱼”...
【汶川地震前侯风地动仪吐珠了么?就是张衡发明的那个!】作业帮
[回答]张衡的侯风地动仪并不能预报地震,它只能在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到本地的时候作出反应,古时候交通和通信不发达,一个地震发生后中央要很多天以后才能...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_作业帮
[最佳回答]古代通信【概述】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
“交通靠走、治安靠狗、通讯靠吼”的古代人,是如何联系亲戚朋友的?
试想一下,你生活在古代,一切都是慢节奏,在你等待恋人的回信时,可否有一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淡淡忧愁;在你赴京赶考时,提前一年甚...还有长...
现代人利用手机作为通讯工具,那么古代人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中国的“邮驿”是最早,最完备的体系之一。从秦汉到明清。清末,在光绪时期,改成邮传部。此后,原有的驿站都被裁撤,成了今天的邮政运作体系。谢谢邀请。游牧民族不...
古代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1.古代的通信方式有很多。例如,书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信方式。在古代,人们通过书信进行远距离通信。由于没有现代科技手段,书信是他们唯一的远程交流方式。...
世界上最早的通信方式是什么-懂得
人类自从有了语言和文字后便有了通讯,通讯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绵长。大致分为两个时段——古代和近现代时期,其分别标志是电的出现。古...
古代通信方式有哪些?
1、烽火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唐宋称作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烽火台一般相距十来里左右,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
宋代用什么通讯-懂得
除去带神话色彩的通信方式,古代的可行通信方式主要有:击鼓传信、烽火传军情、鸿雁传书、驿站传送、风筝通信、竹筒传书、灯塔指航。击鼓传信:古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