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烽火”引领光通信跨越山海
湖北武汉,位于东湖高新区的中国信科集团园区内,一尊球体雕塑顶端,一颗标注为“FiberHome”(烽火)的小行星引人注目。
该雕塑落成于2019年5月17日。许多人不知道,它与贵州大山深处的国之重器——FAST“中国天眼”有关。“天眼”核心部件、保障海量天文观测数据传输的“视神经”动光缆,即由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火通信”)研发而成。
为感谢烽火通信的突出贡献,国家天文台将中国科学家此前发现的第121547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烽火通信星”。
1976年,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抻”出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时至今日,立足于中国光谷的烽火通信,已发展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设备与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他语重心长地对企业负责人说,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核心关键技术必须掌握”
“我当时在现场,总书记和大家亲切握手,察看烽火自主研发的芯片和光网络产品,了解产品用途、性能、国产化率、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地位等情况……”34岁的邱小青至今非常清晰地记得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公司考察时的一幕。
展品中,有烽火通信研发的我国第一款可以商用的25G高速激光器芯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他指出,过去在外部封锁下,我们自力更生,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创造了“两弹一星”,这是因为我们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下一步,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要摒弃幻想、靠自己。
光芯片是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核心器件。相对于传统三五族材料光芯片,硅光芯片采用硅光子技术,是将硅光材料和器件通过特色工艺制造的新型集成电路,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光波导传输性能好等特点。一直以来,其技术壁垒很高。
4年来,烽火通信凭借打造“中国芯”的信念,坚持自主研发,突破了多个“卡脖子”难题。
在研发出100G硅光芯片后,烽火通信研发团队一度面临抉择:是沿用旧有的产业链和技术路线,还是继续开发更小体积与成本的下一代产品?
当时,国际同行已采用全新的技术路径开发下一代产品。“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必须依靠自己拼。烽火通信为研发团队增加人手与经费投入,大家夜以继日讨论技术方案、测试、修改。
经过3年的艰苦研发,2021年底,烽火通信推出了中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发芯片。这是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硅光集成芯片之一。
今年,中国信科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发布了国内首款1.6T硅光互联芯片。这意味着,我国硅光芯片技术实现向Tb/s级的首次跨越,这也将为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创新、不断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中国信科集团的专利墙上,34330件全球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0%,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奖项100多项。烽火通信自研核心芯片已批量应用,预制棒、光纤、光缆实现完全自主生产,各类产品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针对汽车行业近年出现的“芯片荒”,2021年9月,烽火通信与东风汽车集团联合成立“车规级芯片联合实验室”,2022年成立武汉二进制半导体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高可靠性的汽车芯片产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跨越更远的山海”
每当端详和同事们一起与总书记合影的照片,邱小青总会想起总书记来考察时的场景——习总书记对大家说,你们所从事的光通信行业很重要,要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你们加快脚步,更快地占领一些制高点。
4年来,她明显感觉到,同事们的干劲更足了。原本在公司从事宣讲工作的邱小青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她主动申请调往专业性更强、挑战更大的技术销售岗位。经过几年历练,如今已成长为公司国内营销部售前经理。
自我加压、不断革新、创优争先的精神气质,自烽火通信成立起,就已融入到文化基因里。
20世纪80年代,全国上下从农村电话到国家骨干电话网,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设备,行业内流传着“七国八制”的说法:当时的中国通讯市场上总共有8种制式的机型,来自7个国家。“巴统”(全称“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总部在巴黎——记者注)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和限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光纤通信技术不断进步,但一大问题是研究成果远离市场需求,许多技术的商用化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科技体制改革大潮中,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率先开展企业化转制,转制为烽火科技集团,并发起创立烽火通信。
2000年,烽火通信在印尼设立海外办事处,开启国际化拓展之路。经过20余年发展,现在已拥有27家海外子公司,并且在南美、东南亚、欧洲建立起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2021年,烽火通信在国际市场实现逆势增长,进出口额达到140亿元,其中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9%。
面对海洋通信产业,烽火通信投入研发资源,如今已成为国内唯一、国际屈指可数的集岸端传输设备、中继器等湿端产品、海缆三大类产品和海缆工程施工于一体的企业,具备完整的海洋网络解决方案和工程项目总承包能力。
为保持企业竞争力,烽火通信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该公司营业收入263.15亿元,同比增长24.87%;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1.52%。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超过37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4.20%。
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成长平台
“目前我们的第一代产品已经规模商用,第二代更高速率的产品也会在今年正式投产。”能够作为核心人员参与超高速相干硅光芯片及器件的研发,为实现“中国芯”的梦想添砖加瓦,飞思灵模拟IC设计工程师卢鲁璐子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2018年,卢鲁璐子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入职烽火通信旗下的飞思灵微电子从事芯片研发。
烽火通信对青年员工实行导师制、项目组培养,这让卢鲁璐子倍感亲切。她经常与项目组的伙伴们共同学习、探讨国际会议和产业会议的前沿知识。“项目组很像大学的课题组,团队在项目推进艰难的时候,总能互相鼓劲、齐力攻关。”这也使得她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烽火通信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徐东磊介绍,公司每年从全球各大高校招聘的优秀毕业生就有1000多人。通过股权激励、“人才房”项目等,提高人才归属感,促进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如今,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9岁,90后经理人已达数十位。
这里鼓励科研创新,也倡导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今年春天,《烽火已点亮》RAP视频在光谷朋友圈流传。画面中,一群青年男女头戴鸭舌帽,跳起街舞唱起嘻哈。这群年轻人全部来自烽火通信,作词、表演也均由他们自己完成。
作词徐沐岳,30岁出头,现在国外从事客户经理工作;主唱袁俊,是位刚入职的新员工,属于菲律宾地区部;主唱沈晶聂就职于美洲地区部,在公司奋斗了10年左右,已迈入中层,是一名客户群经理;几位伴舞,来自销售部门、支撑部门等。网友评价:“平常看大家安安静静地都在工位上,暗地里却是个Rapper,太卷了!”
“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自主创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光谷、给武汉、给湖北布置的“重点课题”。
5月29日,湖北省委召开发布会公布数据: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96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196.5亿元,均为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东湖高新区成为全省优质企业聚集地,拥有43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省占比近三成。
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当前,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加快推进。
全球创新指数,武汉再进位。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武汉排名连续4年上升,位列世界城市集群第25位,城市发展含“新”量不断递增。
本报武汉6月1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凃燕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追思老军长袁俊将军
原标题:陈晓林|追思老军长袁俊将军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建安七子王粲从志大才疏,心胸狹窄的刘表处,改投雄才大略的曹操麾下,才干得以施展,心情大悦,在《从军诗》中记下了这样的慨叹:“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的确,一支部队的主官,对这支部队的战斗风格有着质的规定性。我曾服役的野战军团,是一支有着红军血脉的老部队,他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共产党人方志敏、张鼎承、邓子恢。战争年代,粟裕大将和开国中将陶勇曾长期指挥这支部队,他们的卓越指挥才能和勇猛的战斗作风使这支部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形成了“打得、跑得、饿得”的传统作风,打过许多大仗、恶仗,总计歼敌30万1千余人,其中日军3691人,伪军22151人。在抗美援朝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毖伤美军7800人,南朝鲜伪军7千余人;苏联侵略军206人。堪称驰骋华东的劲旅,坚守北疆的雄师。
1978年12月,我从连队指导员的岗位调到军政治部组织处。从齐齐哈尔到哈尔滨几乎坐了一夜火车,清晨5时许,我从哈站背着背包,手提帆布旅行袋,(这是我当兵9年的全部家当,当然兜里还装着提干6年攒下的300元工资),一路“急行军”走到位于和兴路的军部大院。
到军部司政机关大楼前,机关还未上班,我就索性坐在背包上,顺手拿出一本书边看边等。这时,一位身材高大魁梧,在院内散步的首长走过来问我:“小鬼是哪个单位的?”听我说明来意,首长又问了些情况,握着我的手说:“很好,像个连队出来的干部”。
首长走后,我问哨兵他是谁?哨兵告诉我,他是袁军长。听罢,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袁军长是抗战初期的新四军老战士,战功卓著,军政兼优,仪表堂堂,是基层年轻干部的偶像。
那年,袁军长54岁,长我30岁,于我既是首长,又是长辈。
袁俊将军
从那时起,我在军机关当干事的6年中,一直工作在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军长政委及其他老首长身边,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军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当时部队一些指战员一时弯子转不过来,有些过激的言论。就此,我们军政治部整理了一份部队的思想反映,点了一些人和事,还习惯性地“上了纲、上了线”,准备上报沈阳军区。军长审阅后,把我们找去说:“在大变革时期,部队干部战士有一些想法,甚至说过一些过头话,不奇怪,但性质还是认识问题,思想问题,不要说成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更不能以偏概全。关键在教育,在引导”。
说心里话,当时对军长这席话体味并不深,这些年,一次次经历大气候、小气侯的风云变幻,方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之后不久,军里筹备党代表大会,处里负责起草工作报告,一时不知如何下笔,身为党委书记的袁军长讲了几条原则:总结过去(主要是那十年)简写,规划末来祥写;成就和问题部分简写,经验和启示部分祥写,团结一致向前看,使大家思路豁然打开。
有一次,军长下部队检查工作,一个团长汇报说,为了加强训练,准备把连队的菜地改成训练场。团长讲的津津乐道,军长渐渐皱起了眉头,提出要到现地去看看。在现地,看着挂满果实的辣椒、茄子秧,军长说,“战士伙食标准很低,每天只有4角5分钱,有块菜地可以改善连队的伙食,这块地很肥,还是留给连队,训练可在山脚下另壁一块场地。”
1979年2月,南方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按照军委南打北防的战略部署,军长从军事学院提前归来,率部开赴北部边境。在战区作战会议上,军长如数家珍般的分析了当面的兵力、兵器部署和作战特点。他说:“对付当面之敌,首先要对付坦克。”他命令全军从领导机关到所有连队都要学会打坦克,在临战训练中,要让打坦克训练之风吹遍全军。袁军长还发出“争分夺秒筑工事,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胜利”的号召。仅一周全军就在冻土中,基本靠人力,构筑起堑壕11300余延长米,反坦克壕700余米,各种掩体,猫耳洞8600多个。在战法和兵力、兵器配置上,军长定下“前轻后重,扼守要点,集中火力于主要方向,预置强大预备队”的决心。据此,全军迅即展开。
1979年紧急战备时研究作战方案
后来,北线的仗虽然沒打起来,但干部战士跟着这样清醒而冷静的指挥员,充满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袁军长在战争年代曾身经百战。八十年代初为写本军战史,我随军许副政委去北京拜访军的老首长,时任交通部长的彭德清和燕山石化总厂党委书记蒋欣生同志。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曾给时任营连干部的袁军长当过团长和政治处主任。他们不约而同的向我们讲述了袁军长当连指导员时,曾率全连一百余人与日伪军拼刺刀的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中,袁军长任201团团长,指挥了丁字山、石砚洞北山战斗,经两昼三夜争夺,先后打退美七师营以下兵力反扑30余次,毙伤敌1000余人,俘敌4人,在国际舆论上产生很大反响,受到志司表彰。
抗美援朝期间向丁子山告别
组织处负责保管全军烈士名册,一次在整理中发现袁军长竟然在册。当时我们把这件事报告了首长,军长很激动,专门来到我们办公室,仔细做了辨认。原来,在淮海战役打黄伯韬时,他负了重伤,当时部队转移,把他安置在了老乡家,后来一度失去了联系,部队以为他“光荣了”,填写了烈士登记表。
1979年,我们军从战区撤回后,当了10年军长的袁俊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后又调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袁军长1964年晋升大校,1988年授中将。
大概是1982或83年,我随军政治部周主任去在赤峰施工的部队调研,回程路过沈阳,跟周主任去延安里看望袁副司令。袁副司令一眼就认出了我这个“小字辈”。记得当晚在首长家吃的便饭,四菜一汤。
首长家客厅墙上的一幅书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吸引了我的目光。首长问我,“喜欢书法吗?”他告诉我,“这是我的老乡,书法大家费新我左笔书”。
谈起23军,老首长充满深情,叮嘱周主任说,“23军政治工作是有创造性的,立功运动,评定伤亡,就是我们军的首创而推广开来的。首长说,23军善于抓典型。这些优良传统,你们要发扬,要光大”。的确,袁军长讲的这些传统一直延续着。奋不顾身堵枪眼的许家朋是志愿军50位一级战斗英雄之一,入选《辞海》;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感动中国百位人物,23军有2位入选: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建军90周年首授13名同志八一勋章,就有曾任副军长,时任202团一营营长的珍宝岛战斗英雄冷鹏飞。
1987年,我利用业余时间,用随笔笔法写了一本军事人才学的专著《将星之路》,出版前,想请老首长给写个序言,就不揣冒味的给军长打了电话。军长闻听很高兴,连说,“好,好,小陈有著作了”。我把书稿给首长寄去后不久,老首长亲笔撰序并附信寄来。
晓林:
你好!寄来的书稿收悉。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北京开会,刚回到学校,工作忙些。序言草稿我看了,写得也比较好,只是考虑到你这本书的读者,主要对象是青年人,语调上似应更活泼一些,表达上以对话形式显得更为亲切一些。因此,我又重写了一下,与原稿一并寄上,供你参考。你经过艰苦努力写出了这本书,很不容易,愿你成功。祝好!
袁俊
1987年11月20日于南京
1988年,这本书正式出版,发行2万册,并先后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和沈阳军区优秀作品奖。
1989年10月我把参与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大辞典》一书寄给老首长,袁军长再次复信鼓励。对于我寄去的新的写作计划纲目,老首长回复说:“《战略构思与决策•运筹帷幄的方法论》一书,层次高,内涵深,有一定难度,我准备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志看看,若有意见,再转告你。”
他告诉我,学校有关部门了解我的情况后,想把我调到国防大学,他沒同意。首长认为,结合实际搞研究,是一条更适合我,也更值得尝试的路子。袁军长的话,让我思之良久,愈发坚定了既定的方向。
后来,老首长在国防大学副校长任上,突发脑溢血,经全力抢救,脱离了危险。有一年,老首长坐着轮椅回到老部队,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走。看到练兵场上挥汗如雨的战士,他的眼晴湿润了。望着伏枥的老首长,我心里很难受。23军老人都知道,袁军长刚正不阿,脾气也很大,如今倚坐在轮椅上,真难为他老人家了。
又一想到老首长那么忙,我还一次次打扰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转瞬间,老首长已经作古20年了,我也渐入古稀,但袁军长的音容笑貌和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诲,每每念及都宛如昨日。
(追忆于建军96周年之际)
作者陈晓林
作者:陈晓林,23军老兵,曾先后在68师、军政治部、69师政治部、通信团、军组织处、坦克旅工作过。
来源:23军战友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