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讯
HOME
光通讯
正文内容
激光通讯产品 「蓝星光域」完成超亿元B1轮融资,加速推动空间激光通信产品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36氪首发
发布时间 : 2025-04-07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蓝星光域」完成超亿元B1轮融资,加速推动空间激光通信产品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36氪首发

作者 | 林晴晴

编辑 | 袁斯来

36氪获悉,近日,全场景激光通信厂商「蓝星光域」完成B1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深创投、普华资本、拓丰资本和春阳资本共同投资,融资金额近1.5亿元。该轮资金主要用于“星载激光通信”系列产品的量产备货、产线扩充及后续研发等需求。此前,「蓝星光域」已陆续完成Pre-A轮、A轮、A+轮融资,主要投资方有小苗朗程、千乘资本、信熹资本和元禾辰坤等。

「蓝星光域」正式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在商业航天领域聚焦激光通信的创新企业,主要从事精密光机载荷整机和组部件的研发、销售、生产和服务,其激光通信类产品应用于星载、机载、地面等领域。

今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航天更与低空经济一同被列为新的增长引擎。如G60星链计划最终将构建一个由超过1.4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提供手机直连多业务独合服务,第一阶段将发射1296颗卫星;GW星座计划发射卫星超1.2万颗。而随着卫星互联网等新兴星座在全国陆续建设,卫星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激光通信成为星间链路的主要技术方案,激光通信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所谓激光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光束在太空或大气中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技术。其结合了无线电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优点,以激光为载波进行通信。受益于带宽大、传输快及成本低的优势,空间激光通信技术逐步成为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小微基站传输的最佳选择。

除星载激光通信以外,机载、地面、舰载等领域均会用到激光通信的相关技术。据太平洋证券预测,我国2027年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30.38亿元,2024-2027年间CAGR将达68.4%。

我国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卫星激光通信整机研制。过去,传统的航天体制内科研院所主要以国家重大航天事业任务为主,项目制交付对产品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存在一定弊端,难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

基于此,区别于传统验证的理念,「蓝星光域」选择商业化应用思路,连续三代星载激光通信产品均采取订单驱动的模式,从“设计-零件-组件-终端”全链路自研,形成了激光通信领域的产业闭环。“这一方面可以掌握核心技术,降低供应链成本,另一方面各子系统与整机可解耦,在商业模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多变。”「蓝星光域」创始人兼CEO闫志欣表示。

具体来看,「蓝星光域」的主要产品分为三类:星载、机载、地面及测试系统。

在星载终端方面,「蓝星光域」多款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已完成在轨星地/星间通信测试。其中,最新一代星间激光通信终端Z4,具备轻量化(终端总重量小于7kg)、小型化(整机高度117mm)及指向范围广的特点,可满足星-地、星间(LEO-LEO同/异轨)链路等多种需要大范围指向和跟踪的远距离、高带宽通信需求。已实现20Gbps的通信速率并通过验证,基本覆盖星载激光通信终端的全部应用场景。目前已生产数十套,正样已通过国内某大型卫星互联网项目预验收,8月起将陆续交付,2024年将在轨10余套。

「蓝星光域」第四代机载通信终端LX-Z4

在机载终端方面,「蓝星光域」第二代机载激光终端产品P2已完成地面25km空间激光通信试验,并于2023年成功交付。该产品面向大型无人机等低空平台,可提供低成本、快速通信建链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蓝星光域」是目前唯一一家为大型无人机提供机载激光通信产品的商业航天企业。

「蓝星光域」第二代机载通信终端LX-P2

此外,「蓝星光域」正在布局地面、舰载等领域的激光通信终端,即将量产。在测试系统方面,「蓝星光域」建成的行业最全面商业化第三方综合测评实验室,可以对任意第三方激光终端进行测试与认证。

36氪了解到,自2021年成立以来,蓝星光域每年的订单增长量都近200%,去年营收已超过千万,预计在今年底,可以实现100台套的产品交付。目前「蓝星光域」正在常熟建设智能批量化生产试验基地,正式投产后将实现空间激光通信产品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与测试能力。

团队方面,「蓝星光域」以上海为研发总部,在北京设立副研发中心,常熟设立智能批量化生产试验基地,总研发生产面积超1万平,团队人数近15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80%,核心人员均拥有国家级空间激光通信项目经验,已累计获得数十项专利。

闫志欣认为,“当前,商业航天正处于爆发期,激光通信仍是一片蓝海。未来,激光通信的行业必将趋向于标准化、高速化、多用途、一体化设计。其实「蓝星光域」目前已经在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通过将标准化产品应用于大型遥感星座、激光通信星座、智能运算星座和大型卫星互联网通信星座,作为多个不同星座的标准接口,可实现多个不同星座间及星座与地面的网络互通,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高速通路。我认为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打通各个星座间的信息孤岛,将信息互通。”

投资人观点:

深创投该项目负责人王大鹏认为,蓝星光域在激光通信终端技术累积深厚,在星载和机载多个领域均有不同产品布局,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特别在低轨卫星互联网急速发展的今天,公司团队大胆创新,勇抓机遇,公司产品完成多次在轨验证,获得多家大型客户的好评,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普华资本投资副总裁赵女士表示,激光通信在商业航天中具有革命性意义,能够提供高速率、高带宽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确保更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蓝星光域在这一领域表现卓越,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产品,成为激光通信的领军企业,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普华资本此次对蓝星光域的投资,是基于对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的高度认可,蓝星光域的卓越表现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

点亮“光之眼”!长飞推出4款光纤产品解决方案助力激光雷达发展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遥感探测、测距测绘的高速发展,车载激光雷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备受行业关注。基于光纤放大器的1.5μm半导体激光器已逐渐成为车载激光雷达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案之一,具有输出功率更高、探测距离更远、人眼安全等优势。同时,汽车应用行业也对作为1.5μm激光光源核心材料的特种光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实现高效的激光雷达测距和感知功能。长飞公司顺应激光雷达市场的发展,现推出激光雷达用全系列特种光纤产品解决方案 ,满足市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

产品介绍

0 1

铒镱共掺光纤

铒镱共掺、保偏铒镱共掺光纤是实现高性能1.5μm激光雷达光源的核心增益材料,长飞公司基于良好的平台优化,现推出多型号、多种结构的,满足不同雷达测距方案的铒镱共掺光纤。针对时间飞行法的测距雷达,推出双包和三包的铒镱共掺光纤,产品具备精确的几何控制精度和产品一致性可调的吸收系数和高的光光转换效率、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长期可靠性。图1是10/125 DC EYDF的几何端面图和光放大性能结果图,光纤斜率效率可达43.6%。 图1 10/125 DC EYDF的几何端面图&光放大性能结果图

基于调频连续波方案的测距测速雷达,长飞公司推出了PM EYDF产品,产品除了具备常规铒镱纤的光学、可靠性能,还具备良好的保偏性能 。图2是10/125 PM EYDF的几何端面和光放大性能结果图,光纤斜率效率可达42.5%。

图2 10/125 PM EYDF的几何端面&光放大性能结果图

目前长飞推出的铒镱共掺光纤,得到了激光雷达多个重要客户的认可,随着激光雷达市场的发展,长飞也将保持持续的技术发展和产品优化,为激光雷达产品提供优质、安全、低成本的增益光纤。

0 2

无源匹配光纤

无源匹配光纤是1.5μm激光雷达中信号光和泵浦光的通道,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同时兼顾信号光和泵浦光的稳定传输,小型化的要求使得光纤的弯曲损耗成为了业内需要攻克的难点,此外光纤还需满足125℃的工作环境。现长飞光纤配套推出多型号、多种结构的,满足不同雷达测距方案的铒镱匹配无源光纤。产品具备精确的几何控制精度和产品一致性、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长期可靠性。

图3/4分别是TCT温度循环和Dry Heat高温试验的附加损耗变化。该产品通过剖面优化设计,不仅保证纤芯信号光稳定的传输,包层良好光透过率,还具备良好的弯曲不敏感性,在1 550 nm波段,直径3 0 mm单圈弯曲附加损耗≤0 .03 d B

图3 10/105/125 DC EYMF的TCT温度循环附加损耗变化

图4 10/105/125 DC EYMF的Dry Heat高温附加损耗变化

0 3

耐高温抗弯单模光纤

为解决激光雷达光源中器件小型化带来的宏弯损耗问题和封胶固化、高温回流带来的高温后损耗问题、涂层剥离问题,长飞公司基于器件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和耐高温研制经验,通过剖面优化和涂料选型开发出耐高温抗弯单模光纤,并为客户提供不同温度需求方案,产品耐高温的同时,具有良好弯曲不敏感性能,直径20mm单圈1550nm波段弯曲附加损耗≤0.1dB;1625nm波段弯曲附加损耗≤0.2 dB;直径15mm单圈1550nm波段弯曲附加损耗≤0.2 dB;1625nm波段弯曲附加损耗≤0.5 dB,同时150℃存储30天,1550nm附加损耗<0.03dB/km。

0 4

大芯径高数值孔径多模光纤

大芯径高数值孔径多模光纤,因其大的光纤芯径和高数值孔径,具备良好的收光能力,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激光雷达收光模块。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塑料/玻璃包层的产品,能够适应车载雷达更广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应用环境。

长飞公司推出激光雷达用全系列特种光纤,致力于提供更高效、高质量的激光雷达光纤产品解决方案。同时,长飞公司也将不断发展创新,完善平台技术,保障技术先进性,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激光雷达领域提供更加可靠、高效、安全的保障。

END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核:舒文琼

监制:刘启诚

相关问答

激光通信专业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不错。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公司从事光通信工程与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面向激光设备生产、经销...

量子通信与激光通信有什么区别?

一.定义的区别: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激光通信是一种方向性极好的单色相干光,利用激光来有效地传送信息。二.两...

激光通信原理?

激光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是利用大气作为传输媒质的激光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的通信方式。激光通信系统组成设备包括发送和...

激光通信与无线电通信在原理上有什么区别?这两种通信各有什...

[最佳回答]激光是一种光波,也具有电磁波的性质.然而.激光与一般的无线电波又有明显的不同,激光的频率为几亿兆周,是微波(超高频电磁波)频率的10万倍以上.由波...

红外激光与红外光有区别吗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光通信可分为激...

[最佳回答]你看的那篇文章有问题的.激光是相干光,波长是单一的,无论是红外波段,还是紫外波段都叫激光.如果有很多波长构成的光,尽管显示是红色的,它们是非相干...

激光通信与电磁通信的优点与缺点?

激光通信比电磁通信优点在于传输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缺点则在于距离和天气的影响较大。激光通信的优点主要来自于其使用光传输,光速远快于电磁波速度,因此可...

高通量激光卫星标志我国通信进入什么时代?

高通量激光卫星的标志着我国通信进入了高速、高容量的通信时代。高通量激光卫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卫星技术,通过使用激光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蓝绿激光通信有没有前途?

肯定有前途,目前通讯用激光波长都处于红光和红外波长上,而通讯光缆的全部光谱都没充分被用上,哪怕每个波段都能承载一样的通讯负荷,假定蓝绿只能各应用一个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即桂林激光通..._通信工...

作为一家从事激光通信研究的公司,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对于机械专业本科生的招聘和待遇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该公司需要机械专业的人才,...

激光光缆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由于激光具有高方向性、高相干性、高单色性等显著优点,光纤通信中的光波主要是激光,所以又叫做激光-光纤...

 邱蔚  吕氏春秋去私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5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