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偷拍并举报干部违纪获罪 怎样监督能不踩红线?
来源:法制日报
对话动机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人民法院对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雇佣私家侦探跟踪偷拍并举报多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湖南益阳人吴某,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领导干部违法违纪信息,是否属于公民个人信息?为了获取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信息,采取跟踪偷拍方式是否合法?公民怎样监督领导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才不会踩红线?围绕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专家展开了对话。
对话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比较行政法学研究所所长 杨建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 黄晓亮
《法制日报》记者 陈磊
采取跟踪偷拍手段构成违法
记者:近日,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雇佣私家侦探跟踪偷拍并举报多名法官违纪违法的湖南益阳人吴某,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3万元。法院认为,吴某等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其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吴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807条、通信记录和住宿信息321条、其他公民个人信息209条。
早在2013年8月,上海人陈某通过跟踪偷拍方式,举报上海几名领导干部接受吃请娱乐、集体嫖娼,导致这几名领导干部丢了“乌纱帽”。事后,偷拍者没有因此受到处罚,还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事件由来、偷拍举报经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案例中,行为人为了获取领导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都采取了跟踪偷拍方式,最终也导致被举报领导干部落马。
杨建顺:无论目的如何,包括为了获取官员违法违规行为,只要采取跟踪偷拍方式,就构成侵犯隐私,也是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但是,侵犯隐私或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并不一定就构成违法犯罪。构成违法犯罪,需要符合相应的构成要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跟踪偷拍手段被列入“非法手段”之列。例如,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一般来说,只要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或者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以及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的,都是“非法手段”。换而言之,即便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只要采取了跟踪偷拍等非法手段,所采集的“证据”便构成了“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将不会被作为合法有效的证据来采信。
简言之,采取跟踪偷拍手段构成违法。当然,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只有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后,社会上有声音认为,司法机关适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偷拍者进行定罪,会在实际上限制公民通过偷拍方式监督官员的违规行为。
也就是说,对于公民采取正常手段监督官员的违规行为、采取非正常手段监督官员的违规行为,亟需厘清二者之间的界限。
杨建顺:司法机关适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偷拍者进行定罪,对于公民通过偷拍方式监督官员的违规行为来说,肯定会形成也应当形成一定的规制。现在,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施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取代,是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及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
从构成要件论来说,只有具备了“情节严重的”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件,才会被适用该刑罚。所以,明确“情节严重的”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将有助于厘清二者之间的界限。
通过合法途径手段监督领导干部
记者:近年来,公民通过偷拍等方式监督领导干部的举动日渐增多。2012年,一段偷拍视频结束了重庆市北碚区委原书记雷政富的政治生涯,并引发了重庆官场震动;2014年5月,共青团山东省烟台市委书记王东锴收受红包视频在网上热传,两个月后,王东锴被撤销党内职务……公民监督官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时不能踩法律的红线。
杨建顺:公民怎样监督官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才是合法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按照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要实现宪法所确立的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监督官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基于通过合法途径和手段所获取的事实根据。这就涉及证据的确实性和充分性的问题。要很好确保公民该权利的实现,不是让公民采取非法手段搜集证据,而是要全面、切实建构基于公民所提供的初步事实根据而展开后续相关调查取证工作的制度、机制和程序。
黄晓亮:依据宪法规定,公民有监督的权利。而依据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工作人员也应当接受公民的监督。公民监督国家工作人员,需要知晓国家工作人员关于工作的相关信息,因而公民对国家机关以及工作人员的活动享有知情权。
同时,公民之监督权和知情权的实现,依赖于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信息公开制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信息公开制度难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于是,公民有可能在不告诉国家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去搜集他们的相关信息。
公民搜集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从法理上讲,可能会侵犯国家工作人员之公民个人信息权。但是,从法理上讲也有阻却公民搜集行为之违法性的根据:目的的正当性,即为了了解和监督相关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恪守职责;手段的正当性,即不侵犯公民的其他人身权利(如人格尊严、个人隐私、身体健康、生命);对象的正当性,即搜集涉嫌违法或者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与其职责和法纪有关的信息;用途的正当性,即将搜集的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的信息,交于政纪管理或者司法机关来处理,并不在社会上公布或者传播。
简而言之,公民为了监督国家机构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去打听或者搜集国家工作人员相关个人信息,属于其对自己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的表现,在具备上述正当性的情况下,不会侵犯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包括公民个人信息权),因而处于法律的范围之内。
细思极恐!三大运营商的网格化,是提高员工收入,还是变相裁员?
文 / 运营商的那点事
近日,很多来自三大运营商的基层员工在后台留言,请我对三大运营商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的"网格化"运动进行评论,而大家对此的观点比较分化,有人认为这是提高基层员工收入的好办法,有人说这是运营商在赤裸裸地"变相裁员"。
恰好因项目需要,我深入研究过"网格化改革",下面简单地谈一下我对于"网格化"的看法,个人观点可能有所偏颇,欢迎讨论。
为什么三大运营商都如此卖力地推进"网格化改革"呢?
冠冕堂皇的解释是:网格化进行划小经营能让运营商在保持大企业规模优势的同时,具备小企业的灵活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
这个说法对吗?我不敢说不对,毕竟是运营商高层大佬的决策,肯定是对的。但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国内三大运营商卖力推进网格化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人员包袱"问题。 什么是"人员包袱"呢?主要是:当前三大运营商现有的员工已经很难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了!
近几年,被打懵了的国内运营商都忙于转型,要全面云化,要数字化,这是大趋势,势在必行,但转型对员工群体带来两方面影响:
一是实现全面云化后,运营商肯定是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员工规模的,比如,完成转型的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员工数量大概在10万左右(最多时超过20万),而中国移动有46万员工,中国电信也有40万+,中国联通也超过23万。如此庞大的员工规模对运营商造成了沉重的成本压力 ——
比如,中国移动2019年"雇员薪酬及相关成本"一项支出高达1025.18亿元,占营收比高达14%,而这个数据仍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要知道,中国移动营收增长远远不到10%啊,所以说员工薪酬给运营商造成沉重的成本压力真不是虚言, 想想中国联通,2019年人工成本超过500亿,而其利润才只有100亿出头。
二是云化、数字化之后,运营商无论是市场形态还是产品形态都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过去大部分是ToC的市场,以后可能更多的是ToB了,过去卖号卡、卖宽带,以后就要卖云、卖行业解决方案了。以当前员工的技能和经验,能适应新的市场形态和产品形态吗?很难,这不是简单赋能就能解决的,你要让一个50岁的中年人去说服一家企业30岁的CTO选择你家的产品去上云,绝对不是几堂赋能培训能做到的。
所以,三大运营商的"人员包袱"就是指当前庞大的员工群体与企业未来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国外运营商毫不犹豫地采用了简单直接的方法——裁员!凡是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一律裁员。所以近几年关于国外运营商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动则五分之一、四分之一地裁。这个方法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Verizon一口气裁掉4万多老员工后,经营数据立马漂亮了起来。
国内的运营商能裁员吗?能,但没有人敢。 稳就业本身就是国企的一个重要的职责,你又不是职业经理人,你是党的干部,是公仆,你敢把人们群众给撵走?!没有人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实事求是地说,过去十几年间三大运营商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员工,从集团公司到省公司到市公司都存在严重的"劳动力过剩",但为什么还不停地招人呢?因为有钱!
过去通信行业处于黄金发展的好时光,营收和利润都噌噌噌地往上跑,国资委也笑逐颜开,所以人多点就多点、闲着就闲着,先养着呗,还能帮政府解决就业问题。
更关键的是,员工多点还能让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有一点成就感,不然一个老总下面就没几个兵,多没意思啊。人多点也能分散领导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把精力放在所谓的团队管理上,不至于给业务添乱。所以,这大概是二分之一的员工存在的价值,就是让领导觉得自己有管理的价值。
现在,情况不同了,通信行业不太行了,运营商日子不好过了,营收、利润纷纷暴跌,但国资委的考核丝毫没有放松,完成不了考核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搞不好会被摘掉乌纱帽、赶回家种地。
这不行啊,企业高管们早就忘了如何种地了!于是,运营商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但问题来了,改革的第一刀应该切在哪里?解决"员工包袱"这个已经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成为了最佳选择!干好了这是可能是业绩和口碑兼收的事情。
但是怎么解决呢?裁员肯定是不行的,企业大佬们煞费苦心地想呀想呀,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网格化改革!
今天我们正文就先写到这,对于网格化,不同角色有不同的看法——
站在运营商企业的角度来看,"网格化改革"绝对是正确的选项,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极大地激发现有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真正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去市场上打拼,这无疑是能激发生产力的,所以,从短期来看,应该是能提升企业的利润表现。
但是,网格化不是一剂万能药,传统通信行业需求见顶这个顶层问题依然笼罩在三大运营商头上,如果网格化的未来还是去卖号卡、卖宽带、提供装维服务,那这条路很快就会走到尽头,这市场早已饱和,哪经得住三家如此反复地深挖啊?!
网格化的生命线在于产品,只有运营商作为平台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市场价值的产品,网格化的生命才有可能延续。
而站在被离职承包的运营商来说,网格化可能是一次提升收入机会,也可能是被抛弃前的最后一顿晚餐。
至于网格化最终将走向何方?而那些鼓足勇气踏上网格化之路的员工们的未来将怎样?运营商又将在网格化上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我们明天再聊。
相关问答
87年,“红场男孩”是如何飞越前苏联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的全方位防空网的?
马蒂亚斯·鲁斯(生于1968年6月1日)是一名德国飞行员,因1987年5月28日在莫斯科红场附近非法降落而闻名。这名少年是一名业余飞行员,从芬兰赫尔辛基飞往莫斯科,...
国企欠我工程款一直拖着不给怎么处理?
一般这种情况在国企不会发生,除非你要的工程款是超出工程结算的金额,只要是在合同范围之内的,或者是在审计结算之内的工程款,国企一般不会拖的,钱也不是他的...
请问你现在的职业在古代叫什么呢?可以发图,打字?
我的职业有过很多,古时候叫:1,曾走遍大街小巷,光临家家户户,职业是品偿百家饭。古时候叫:叫化子,有的也叫:乞丐。2,曾保护过名星的安全,职业是打手。...8,...
如何评价剧版《长安十二时辰》?
古装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网络热播,让不少观众得以透过这一独特视角,领略了大唐帝国中枢的盛世繁华与雄浑气魄。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大唐京城并非如剧中...
在国企月入3000是什么体验?
问:在国企月入3000是什么体验?如果回到20年前在国企月入3000还是满心欢喜的,那时物价蔬菜食品瓜果等一系列有关生活用品还能承受的起。无论是拉家带口亦或是...
确诊100万,美帝的医疗机构能否应付?特朗普是不是很有信心?
确诊100万,美帝的医疗机构是否能应对?特郎普是不是很有信心?首先要纠正一下一数字,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确诊数已超过了100多万人了,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确...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表现出来哪些的基本特征-汇财吧专...
[回答]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