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照明
HOME
半导体照明
正文内容
太空光通讯 日本将在太空采用光通信,速度媲美5G|海外科技揽要
发布时间 : 2024-11-24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日本将在太空采用光通信,速度媲美5G|海外科技揽要

1、日本将在太空采用光通信,速度媲美5G

日经新闻: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最快将在2021年度内开始运用在人造卫星间通信中采用光通信。光通信的数据传输速度是电波通信的7倍以上,接近目前的高速通信标准5G。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使用互联网时,一般是将携带信息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光,再通过光纤电缆将信息传送给接收方。也就是说,光是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的主角。

而在太空中及太空与地面的通信中,多是使用电波。电波不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容易传输较远距离,能够相对轻松地收发数据。

JAXA将开始运用的光通信系统“LUCAS”能把与地面相对静止的同步卫星和环绕地球周围、拍摄各种情况的地球观测卫星连接起来,在同步卫星上安装主要接收光信号的装置后,即可在地球观测卫星上安装传输光的装置,以此交换信息。采用该系统时卫星间的通信速度为每秒1.8GB,接近目前手机5G的速度(每秒2-4GB)。通过同步卫星中转,可以将地球观测卫星拍摄的森林和田野等图像传回地球。

同步卫星已经由日本国产火箭“H2A”43号机于2020年11月送入太空,2021年将发射地球观测卫星“大地3号”。大地3号的特点是精度高,即使离地面600公里以上,也能以80厘米间隔拍摄地面情况。

不过,高分辨率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如果采用光通信,能在相同时间内传输电波通信7倍以上的数据,即使以高分辨率拍摄自然环境和发生灾害时的灾区图像,也能顺畅通信,该技术将有望用于救援活动和农业、渔业。

2、富士康警告称电子零部件短缺将持续至明年第二季度

美国The Verge:全球电子零件短缺仍在持续,苹果供应商富士康表示,已经开始看到短缺的影响。富士康首席执行官Young Liu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该公司将无法履行部分订单,预计该情况至少将持续到明年第二季度。

去年春季新冠大流行高峰期间,因为工厂关闭和员工被隔离,富士康的制造进度也有所放缓。这些延误蔓延至整个供应链,导致苹果iPhone 12系列的发布推迟。相比之下,当前的生产幅度放缓似乎没有去年严重,但如果零部件仍然难以获得,延迟交付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

3、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推出新一代太空飞机 以实现每年数百次亚轨道飞行

美国CNET:当地时间周二,英国太空旅行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透露了下一代太空飞机的新消息,称希望其帮助公司实现每年400多次的亚轨道飞行。

维珍银河在发布的视频中首次展示了SpaceShip III类运载工具的首架飞机VSS Imagine,将于今年夏天在新墨西哥州南部的美国太空港进行首次试飞。

在设计上,SpaceShip III具有几乎完全反光的外观,既可以在飞行时反射周围的环境,又可以反射太阳的热量,使未来的平民宇航员感到更加舒适。SpaceShip III还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可缩短维护和周转时间。

该公司还宣布,机队中下一个SpaceShip III工具VSS Inspire也在开发中。

4、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将于6月7日起在线上举办

美国CNET:苹果公司的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将于6月7日至11日举行。由于新冠大流行,今年大会将延续去年的形式在线举行。会上将展示最新的iOS、iPadOS、MacOS以及其他软件平台的进展。

公司表示,WWDC 2021将包括主题演讲、平台现状咨文、在线会议、一对一实验室、与苹果工程师和设计师互动等。

2020年,苹果公司称,将从Intel处理器过渡到Mac电脑专用芯片,并于11月宣布了首批使用苹果M1处理器的计算机。近日有报道称,苹果将在WWDC 2021之前宣布新的硬件产品。例如,新iPad将在4月上市。还有传言称,苹果将开发一系列新产品,包括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头戴设备、自动驾驶汽车等。

5、俄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高导热性镁合金 可大大减轻设备重量

俄罗斯卫星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有效排热问题变得日益严重。随着设备性能的提高,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大。温度直接影响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MSIS(NUST MSIS)的科学家与LG电子公司合作开发了新型高导热性镁合金(Mg-Si-Zn-Ca),能将使电动汽车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散热器和排热系统的重量减轻三分之一。

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杂志上。传统上使用铝用于散热,但对于现代技术来说,太笨重了。新型高导热性镁合金的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还可以使散热器的重量减少三分之一,效率也不会降低。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研究新的镁基合金复合材料,使其同时具有低成本、高导热率、高强度和耐腐蚀等特性。

6、俄罗斯计划进行三次登月飞行任务模拟试验

俄罗斯卫星网: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所长奥列格·奥尔洛夫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28年前进行三次“天狼星”一年期地面隔离试验,模拟登月飞行任务。一年期隔离试验将在2022—2023年、2024—2025年和2026—2027年举行。

“天狼星”项目由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俄罗斯、德国、加拿大的航天机构、航天企业、伙伴组织合作,在俄美德法意等国专家广泛参与下共同实施。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琼、王笑阳

来源: 东方网

涨知识:遨游宇宙如何沟通?神秘的太空通信你造吗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们今天已经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探索宇宙的奥秘,包括望远镜、宇宙飞船(航天器)、卫星、空间站等等。特别是航天器的出现,更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利器,人类遨游宇宙已经不再是梦想。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些航天器(包括卫星、空间站等)是如何与地球保持通信的呢?语音、数据、甚至是视频图像又是如何进行传输的呢?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1957年由苏联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就内置了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其从太空不断地向地面接收站发送“滴滴”的信号。因此无线电通信 就成了最早的太空通信方式,并且已经沿用至今,例如我们的通信卫星。

而随着人类探索宇宙步伐的加快,卫星已经不只停留在近地轨道,而是已经开始不断向外拓展(例如绕月轨道);与此同时,航天器已经完成月球、火星等探索,并在向更远的深空不断前行。此时,太空通信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卫星与地面的通信(称为星地通信 ),还包括卫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以及借助中继卫星实现的星地通信等。

其实早期的深空探测器并不是借助中继卫星与地面通信的,而是采用最为直接的星地通信方式,例如美航天局1977年所发射探测器——旅行者一号。

如上图,旅行者一号配备了一个巨大的“锅”式天线,其直径达3.7米,然后与地球上直径高达37米的接收天线(也是“锅”)进行通信,然而这种通信方式只能待两个天线对准时才能通信,通信效率可想而知,因此为了提升通信效率,中继卫星应运而生。

最早投入应用的中继卫星就是美国部署在木星轨道上的奥德赛卫星,其作用是将火星探测车的数据传回地球。而如今,在地球轨道之上,也有着众多的中继卫星,比如美国的TDRS,中国的天链,日本的DRTS等等,它们已经成为了星地通信之间的高效沟通“桥梁”。

而无论是星地通信(包括中继),还是卫星(航天器)间通信,均是借助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实现的,但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着自身的缺陷,首先是根据轨道(距离)的不同,存在多种通信波段(包括L、S、C、K、Ku、Ka等),而相同波段间的干扰,就会影响通信质量;其次,目前深空探测主要手段就是提升天线增益、提高通信频率、降低噪声,而想要提升天线增益,要么加大天线面积,要么增加天线数量,但都会加大航天器本身的负担;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视频沟通必将成为太空通信的新趋势,而无线电通信的带宽(数据传输速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激光通信 成为了新的焦点。

什么是激光通信?其实激光本质上也是一种电磁波,其基本通信原理与无线电通信原理相似,即利用激光束作为载体,将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进行传输,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空间光通信。

刚刚我们已经谈到了无线电通信在太空通信应用中的不足之处,而激光通信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其开辟了全新的通信频道使调制带宽可以显著增加,即提升通信带宽和数据传输速度,因此其被视为“太空宽带 ”;其次,其能将光功率集中在非常窄的光束之中,这使得相关器件的尺寸、重量和功耗都将明显降低,而低功耗也更适用与中继卫星(传统中继卫星难以满足远距离、高功率无线电通信传输需求);第三,各通信链路间的电磁干扰小,通信质量更高;第四,激光本身具备出色的保密性,可有效防止窃听。

其实激光通信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家中的光纤宽带网络等,但要说到将激光通信真正应用于太空通信之中,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例如,2008年3月间,美国NFIRE卫星与德国TerraSAR-X卫星使用激光终端成功进行了太空宽带数据传输,两颗卫星在距离5000公里宇宙空间建立了光学链接,并以5.5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完美地实现了双向操作,这一数据传输速度相当于每小时传输20万张A4文件或400张DVD。

随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利用激光通信将“蒙娜丽莎”送上月球,而为了将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传输到绕月飞行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NASA先将这幅名画进行数字编码,并分解为152×200个像素,然后将每个像素都变为激光脉冲,从地面基站传输给38万公里外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这次传输的速度约为300比特每秒。

而在2012年10月,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也首次利用激光通信将电子数据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其传输的数据量为2.8GB,传输速度达到了1000Mbps。

当然,近期最受关注的事件当属2014年6月NASA展示的激光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从国际空间站成功向地面发送了一个37秒的,名为“你好,世界!”的高清视频,用时仅3.5秒,传输速度比传统的无线电通信快10到1000倍。

作为一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太空通信的技术,激光通信早在上个世纪就吸引了不少航天航空大国的高度关注。其中最早行动的是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计划,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林肯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等都加入其中;随后进入80年代,日本和欧洲空间局也开始了空间光通信的相关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空间光通信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喜人,目前与国外的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

在2012年3月,我国的“海洋二号”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了中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实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将卫星和地面用激光链接起来,真正形成了宇宙空间与地面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而据了解,此次试验的难点在于高速运动中的卫星与光通信地面站,在近2000公里距离的情况下要实现精度远高于“针尖对麦芒”的动态光束双向锁定跟踪,而我们最终顺利地突破了这一难点,为实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国还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2013年06月20日上午10时,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即太空授课,此次课程持续了45分钟,内容为展示并讲解太空中的失重现象等。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受带宽限制,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看到地面的高清画面,而此次太空授课是通过天链卫星进行数据“中转”传送,实现了双向实时授课画面,以及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

虽然目前激光通信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我国已经将目光瞄向了太空通信更遥远的未来,即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因其超光速、远距离的传输特性,以及绝对保密(安全)的优势,同样引起了航空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其中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研究可谓相当积极。

特别是在技术研究方面,目前我国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引入量子通信网络之中,并研发出了一种兼容激光通信的“星地量子通信系统”,该系统的最大创新就是可以使用一套光学收发系统和跟踪瞄准系统,实现在星地之间同时进行量子通信和激光通信。与此同时,我国还利用平流层平台进行了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研究,实现了光信号长距离超光速的传输,并均已申请专利。

最后,我们想说的一点是,激光通信技术虽好,但目前仍处于试验/试用阶段,还有不少瓶颈需要突破:

第一,大气对激光通信信号有吸收和散射的作用,同时大气湍流还会严重地影响信号的接收; 此外,虽然激光通信不会像无线电通信一样受到电磁干扰,但存在于大气中的与激光波长相近的粒子(例如气体分子、水雾、霾等)则会引起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影响光波的传输质量,而在遇到强大的气湍流时,这种影响更加明显。相信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在此前我们介绍各航空航天大国的试验中,卫星(航天器)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要明显高于星地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这主要就是因为大气的影响。

还好,目前很多国家为克服激光通信在星地传输时易受到大气影响的缺点而不懈努力着,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将载有通信信息的激光束沿着直径小于0.1毫米的优质光学纤维波导传输,可减少大气的影响。

第二,激光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瞄准仍是难题。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谈到,要利用激光通信完成远距离卫星间或星地间的发射与接收,就必须进行远距离卫星间(或飞行器间)、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捕获与跟踪,既依赖于激光通信系统,又取决于光学跟瞄系统。虽然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已经实现了星地之间的动态光束双向锁定跟踪,但同时移动的卫星间的锁定与跟踪则仍需取得突破。

第三,激光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效率会对传输质量产生影响, 出于获取最小光斑的目的,发射天线的设计要接近衍射极限,这就给接收天线精确对准带来了挑战,理论上接收天线直径越大接收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但这又会带来卫星(飞行器)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如何取得两者的平衡很重要。而取得突破的关键则是要借助创新技术提高接收天线的灵敏度。

第四,超远距离传输也存在隐忧(信号衰弱和时延),想要实现更多、更远的深空探索,仍需突破距离瓶颈。

虽然现阶段星地、卫星间仍以无线电通信为主流,但通过我们的介绍不难看出,激光通信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美好的太空通信未来——按照NASA的设想,借助激光通信技术建立太空通信系统,以实现“太空—地球”的远距、大数据通信。届时,我们不仅可以实时与月球视频通信,甚至可以与木星或是更遥远的星球进行实时视频通信。

而激光通信技术将不仅仅应用于太空,作为星地间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其将实现与地面光纤网络的互补,从而建立起立体交叉光网,在外太空卫星和大气层内外形成高带宽通信网,从而彻底颠覆目前全球通信系统(海底光缆+卫星与地面间的无线电通讯),打造可满足物联网时代需求的大带宽网络(激光通信的速度可达2-10Gbps)。

相关问答

外太空中,如何实现通信?

目前在太空中的各个探测器,通过无线电信号通讯,依靠大型无线电天线网络的支持。太空船的接收器相对比较弱,因此需要向它发射很强的无线电信号。而太空船发出...

太空通信原理?

太空通信的原理是将卫星发射到赤道上空36000km处的对地静止轨道上,利用卫星上的通信转发器接收由地面站发射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后转发给其他地面站,...

卫星进入太空用什么传递信息?

卫星进入太空后,通常使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卫星上搭载的通信设备将信息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向地面站或其他卫星传输。这些无线电信号可以在不同的频...

长波能否在太空传播?为什么?

长波能在太空传播,是因为长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地面到太空不采用长波通讯,是因为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长波有强烈的吸收作用,长波在海水和土壤中传播,吸收损...

速度,与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相同,由此可_作业帮

[回答]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是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光也是电磁波.故本题答案...

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是现代通讯的两种重要方式.卫星通讯是利...

[最佳回答](1)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2)光纤通信利用的就是全反射的道理,光纤在结构上有中心和外皮两种不同介质,光从中...

通讯卫星或者宇宙探测器是怎样把信号或信息传回地球的?

长距离传递信息,会尽量不用无线电波,因为它绕射强,球面辐射,直线定向性差,损耗大,这在长距离是很致命的。所以,长距传送用微波更好,它是不可见光,不是...长...

量子通信在太空的用途?

量子通信在太空中可以用于安全的通信和传输数据。由于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和不确定性原理,可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防止信息被窃取或窜改。在太空中,信号传输...

三体星用什么联系地球?

1三体星并没有直接与地球联系的方式。2因为三体星与地球相距太远,光需要数千年才能到达彼此,更不用说通讯信号。3在《三体》中,三体星使用了一种叫“戈达尔...

嫦娥四号是怎么与地球通信的?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与地球进行通信联系,用的是电磁波。现在我们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进行通信联系,用是都是电磁波。我们平时用的手机、听的收音机、看的电...

 银河漂流  张桐简介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4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